宿場町並非所有居民都在旅店工作。根據一八四三(天保十四)年的紀錄,東海道的宿場町約有百分之六的家庭在經營旅店,中山道則為百分之十一。據推測,宿場町應有三分之一的居民在務農,其餘居民的職業則形形色色。
宿場町除了旅店外也有休憩用的茶屋,供應點心和簡單的餐食。不過,不只宿場町有茶屋,宿場與宿場之間的山隘、渡口等小型交通要地也看得到。
宿場町尚有紀念品店、編製草鞋與斗笠的業者、青樓(飯盛旅籠:40頁)等等。有些宿場甚至建有小型的劇場。而出入宿場的也不只大名行列與寺社參拜者。江戶時代的移動自由雖然受到限制,宿場仍有行商、修行僧、山伏 、巡迴各地的相撲力士、歌舞伎演員、淨瑠璃師、流浪的俠客等不同身分與職業的人混雜在一起,甚至還經常入住同一間旅店。
江戶時代的資訊流通以口耳相傳為主,宿場因而成為資訊中心。江戶中期,管理關東幕府直轄地的伊奈忠尊,因在政爭中失勢而遭到革職。中山道的蕨(埼玉縣蕨市)有部旅籠日誌,詳細記載了此事的內幕。可見即使幕府或大名試圖掩蓋政變與內鬥的消息,這些消息仍會經由宿場町傳到百姓耳裡。
預約旅宿、行程延誤常讓各藩負責人傷透腦筋
現代只要一通電話就能解決的事,換到江戶時代卻非常費工。其中最麻煩的就是預約旅宿。參勤交代的大名行列多則可達兩千人,要找到能夠容納這麼多人的旅宿絕非易事。
各藩負責處理住宿事宜的人,必須製作名為「宿割」的住宿日程表,並將宿割事先送至預計下榻的宿場,以便預約本陣和旅籠。全國約有六成、將近一百五十位大名參勤交代時會走東海道,因此各藩必須於出發前半年就預約旅宿。久保田藩(秋田縣)的佐竹家有時甚至從出發近一年前就開始準備。
然而,隊伍浩大的加賀(石川縣)前田家,卻遲至出發前四十至五十日才著手進行宿割等準備工作。因為前田家主要走的是北國街道與中山道,這兩條路並不像東海道那般擁擠,而且前田家處理行前手續時也非常有條理。
延後入住必須額外付費
當時一晚的住宿費是多少呢?根據紀錄,一八一八(文政元)年,加賀藩第十二代藩主前田齊廣下榻越後(新潟縣)的糸魚川時,藩主入住的本陣一晚要兩百八十文,低階隨從入住的旅店一晚要一百六十文。當時的一文約為現在的三十日圓,換算過後本陣一晚為八千四百日圓,低階旅店則為四千八百日圓。
這樣的金額乍看不高,但加賀藩的隊伍多達兩千人,而且還須支付停馬費,所有費用加總後相當於一千萬日圓。一座宿場的開銷就如此之大,更何況有些藩一路上還得下榻數十座宿場,費用當然相當驚人,因此這些藩的武士也只好低下頭來和商人議價。
住宿費有時還會再增加。齊廣之前的藩主前田治脩一七九八(寬政十)年參勤時,因為片貝川和千曲川暴漲而動彈不得,無法按照預定日期抵達旅店。
結果,加賀藩於武藏(埼玉縣)的浦和宿付了二兩給藩主原定入住的本陣,還付了二十兩給兩千名隨從原定入住的幾間旅店。若用先前一文等於三十日圓的比例來計算,一人的退訂費用相當於一千兩百日圓。
不只天候會左右隊伍抵達宿場的時間,藩主或隨從突然生病、通關手續出了問題時,行程也會受到影響。大名走的若是東海道,大多會經過箱根關所,該處只有明六(早上六點)至暮六(下午六點)開放通行。如果不小心晚了一點到關所,整個隊伍可能無法一次通關,只好在關所前留宿一晚。
關札役人先至宿場確認狀況
行程有變時,現代人只要打通電話或寫封電子郵件就能取消訂房。然而當時聯絡全靠人力,藩主必須提早派人前去通知對方,並等候使者帶回對方的口信。
參勤交代的過程中,隊伍既可能發生上述問題,旅店也可能在隊伍抵達前出狀況。因此藩主通常會在抵達宿場兩日前,先派「關札役人」確認宿場是否做好準備、察看旅店環境如何。關札是一種寫有大名姓氏的巨大木牌,關札役人會將關札立在藩主下榻的本陣門前。本陣也將關札當作地位象徵,藉此宣傳自己是受大名青睞的旅店。
另外,藩主的隨從眾多,不得不分散住在宿場各處,關札役人因而必須事先分配顧馬、持槍 等不同職位的人該住哪裡。如果藩主預定入住的本陣太過髒亂破舊,或者已有地位更高的大名或幕府要人入住,就必須更改住宿地點。確認這些事正是關札役人的工作。
萬一宿場已有其他大名進駐,使得晚到的隊伍無法全員同住一座宿場,又該怎麼辦呢?這時只能讓隊伍中的低階隨從去鄰近的宿場過夜,或向附近的人家借宿,若該處人煙稀少就得露宿野外。不過參勤交代本來就形同行軍,和趕赴戰場沒有兩樣,露宿野外也很正常。
飯盛女決定了宿場旅客的多寡 日光例幣使街道竟是紅燈區!?
現代有很多大都市的飯店區旁就是風月場所,但其實自古以來,人潮聚集的地方就會出現性工作者。
日本的宿場從平安時代起就有遊女常駐。十一世紀的知名歌人大江匡房著有《遊女記》一書,書中記載當時西國通往平安京的路上,有江口、神崎、蟹島等宿場,這些宿場都有繁盛的遊廓。自近世起,百姓便將宿場內打雜兼賣春的女子稱作飯盛女,又稱宿場女郎,幕府的正式法令則以「食賣女」稱之。
藤澤市永勝寺里飯盛女們的墓。藤澤宿旅籠小松屋所建。(取自維基百科)
江戶時代,宿場的性交易表面上受到禁止。一六六○(萬治三)年幕府規定宿場不得有遊女出現,旅籠中提供餐飲服務的飯盛女便開始私下賣春。幕府因而下令飯盛女必須穿著樸素的衣服,一七一八(享保三)年更規定一間旅籠只能雇用兩名飯盛女,但遵守這項法令的宿場少之又少。
飯盛女的人數因地因時而異。京都經中山道通往日光東照宮的「日光例幣使街道」是飯盛女最多的一條要道,其中木崎(群馬縣太田市)的三間旅籠就有兩百六十名飯盛女。另外,中山道的輕井澤、沓掛、追分一帶,有些旅籠的飯盛女也高達三十至四十名。
專供大名入住的本陣沒有飯盛女,但旅籠有,因此大名的低階隨從入住旅籠時,應該也有人會請飯盛女來作陪,壞處是可能感染性病。畢竟江戶時代還沒有抗生素,要是在參勤交代途中感染梅毒或淋病可就糟了。
飯盛女有如身在血汗工廠
飯盛女大多出身自宿場町附近的農村,全家因作物歉收而窮困潦倒,父母只好讓女兒出去賣身。旅店通常都會先將報酬付給飯盛女的父母,而飯盛女接下來就必須在旅店工作好幾年。有些少女前往遠方的寺社朝聖時,也會因為路銀(旅費)不足而留在當地當飯盛女。
飯盛女的年紀出奇地輕,一般介於十五至二十二歲之間,有人甚至八歲就被賣到旅店。這種從小就在旅店工作的女孩起初會先幫老闆帶帶小孩、做做雜務,在老闆的養育下到了一定的年紀便開始賣春。
不同的地域、時代,飯盛女的報酬也有極大的差異。例如幕末時期一八五八(安政五)年的神奈川宿,飯盛女的年平均收入為六兩左右。這只是個概略的數字,但若以十九世紀前半一文等於三十日圓的比例計算,一兩(四千文)為十二萬日圓,六兩便是七十二萬日圓。十返舍一九所著的《東海道中膝栗毛》於一八一四(文化十一)年完結,書中記載當時一次性交易的價格為兩百文,按前文的比例相當於六千日圓。
生活環境如此惡劣,以致有些飯盛女選擇自殺,或和旅人私奔,逃離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