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進退兩失算的2022世界經濟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導致多國加重保護主義的封鎖政策,尤其在非洲南部出現Omicron變異株病毒後,全球的產業斷鏈現象更加嚴重,經濟前景更加堪憂。(資料照,美聯社)

「前進已難再進、頹退也已難能更退」的尷尬窘局,乃足以定義說明這樣子幾年;如此失算,對於許多唬爛吹牛濫芋美化數據的大內宣國家,包括台灣這小地方與美利堅大帝國在內,都不啻給扇了好大一巴掌。亦即2022世界經濟將是進退兩失算的掙扎格局,臺灣的工商產業領袖以至政府當家主政者,都不能掉以輕心。

不能掉以輕心的2022世界經濟

2022年1月中這星期,全世界主要經濟觀察家普遍對未來持較去年悲觀看法,特別對於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幾乎都給予大幅減降兩個百分點的最新評斷,對全面性通貨膨脹飆高看法,竟多數持有「勢必會長期化」看法,更須要正視的是「綠通膨Greenflation」長期深遠的經濟社會深層影響效應,尤其必要防範,人口紅利已然消失殆盡,乃至世界格局內,勞動力市場的劇變,可能改寫2022年世界經濟演進,而先進國家普遍化的公私部門「債務斷崖危機」更是不容輕忽;對於高度依存全球市場購買能力與價值觀變化的台灣經濟社會,這種可能處在挺進或頹退都兩維艱的2022年世界經濟態勢,尤其都必要繃緊神經來妥善應對。

「不均衡復甦」態勢的劣化

在新冠疫災迭迭變異態勢進入第3年之際,國際間諸多商界領袖、政界人士和學界專家對於因疫災引申而至的世界級政經威脅,越來越普遍化傾向悲觀態度;尤其2021下半年所顯現出來全球性及地緣性極化的「不均衡經濟復甦」態勢,可能加深各個經濟體社會內部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贏家與輸家「嚴重分化現象」,對2022及其後十年間世界經濟發展的向下前晉升或退萎,著見重大衝擊效應。

全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1年11月初,非洲南部出現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變異株」。(AP)
全球疫情變化多端,2021年11月初,非洲南部出現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更加深非洲的安全與經濟困境。(資料照,美聯社)

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1月11日的《全球風險報告》顯示:接受該論壇調查的全球經濟觀察家,有超過84%的人對世界前景感到擔憂,也有12%持正面看法,但卻僅有4%專家對2022年及其以後的經濟社會前景感到樂觀。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大多數受訪專家預測了未來3年前景態勢,可肯定的祇是,「持續不斷的經濟社會騷動」及「很多意外」,也肯定看得到「發展軌道的分化」,其分化結果是,在國與國、區域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分化為相對的贏家和輸家。

尖銳化的「發展軌道分化」現象

大國都轉向祇顧強國內的自我保護主義,將銳減其全球領導力和應對挑戰能力;更肇致全球經濟社會難以順利向上提升,跳脫2022年可能陷入的「滯脹」泥淖。

受到全球性勞動力市場失衡、自我保護主義激化,以及日益擴大的數位落差、教育落差和人才技能落差等構面,越來越形尖銳化的「發展軌道分化」趨勢現象,加上中美冷戰肇致「集團式強制站隊對抗」的「全方位脫鉤的系統性大分化」,以及新冠疫災造成的「抗疫政策措施的分化」形成的不良經濟後果,都正在惡化。

而更具及時性震撼的是,直到2022年1月中旬為止,在全世界格局框架之下,祇有一半人口已經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疫苗不平等」導致不同步的經濟復甦,更可能加劇先前早就已經存在的「經濟社會分裂」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惡化。 (相關報導: 英國19日徹底解除防疫限制!代價恐是夏季200萬人確診,強森為何敢豪賭? 更多文章

喬科維奇的澳洲簽證爭議峰迴路轉,澳洲移民部長14日再次取消了這位世界球王的簽證。(美聯社)
全球除了疫苗分配不均的問題,接種與否也演變成為地緣政治的角力。如網球球王喬科維奇(見圖)就因拒絕接種疫苗而無法取得澳洲簽證,最終喪失比賽資格。(資料照,美聯社)

具體呈現的結果是,除中國外,所有新興市場經濟體都將嚴重落後於先進國家;而美國獨有的「拜登滯脹American Stagflation」,更將會嚴重拖垮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