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寫作文,呆坐半天只擠出一兩句話?專家傳授3個「小遊戲」,讓孩子文筆神速進步

孩子不願意寫作文,很多家長會直覺認定他們是討厭寫字,甚至很多家長會歸咎於孩子不認真,才會寫字寫得醜、寫得慢,搞得每次寫作文就像在翻舊帳,當然孩子一看到作文就投降了。(圖/Norihiro Kataoka@flickr)

有些孩子就是寫不出作文,常常在桌子前呆坐半個小時,卻寫不出幾個字。明明問他就可以說得出來,為什麼改用寫的就寫不出什麼內容呢?不就是把要說的話用文字記錄在紙上嗎?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照做配合一下呢?要寫出一篇文章,不講究格式或結構,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只要孩子可以說出口,並且能切合主題,當然可以完成。既然用說的如此簡單,為何孩子不願意寫或寫不出來呢?

人類的思考速度很快,常常大腦想了十句話,嘴巴大概能說出三、四句,如果還要用白紙黑字寫下來,速度肯定更慢,大概只會剩下一句。明明大腦已經想到三句,但是手上的筆還卡在「第一句」,也就是想得太快,但寫得太慢,過多資訊導致大腦當機,因而卡住寫不出來。

仔細觀察這樣的孩子,常常是已經想到要寫「一句話」,但寫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句子的「某個字」要怎麼寫,只好暫時停筆回想,好不容易想起「那個字」怎麼寫時,卻把剛剛想到的「那句話」忘記了,只好從頭再想一遍,最後變成重寫另一個句子,又卡住別的字不會寫。如此反反覆覆,一句話常常寫三、四次也沒辦法完成,別說是要寫出一篇文章,就連要寫完整個句子都有困難。這時你越催促孩子,孩子就越心急,思緒跑得越快,也就變得越糟。相反地,這時應該鼓勵孩子慢慢來,帶著他先想出一句話,自己大聲地唸出來三遍,然後再動筆寫下。減少了思緒的堵車,讓孩子不用做白工,反而更容易寫完一篇文章喔!

給爸媽的話

我們常常不自覺想用大人的觀點強加套用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做到「完美」,卻忽略掉孩子的「年齡」。在發展的路上,孩子每天都在學習,也還在成長,不要操之過急的教導,而是要給予大量的鼓勵。

孩子不願意寫作文,我們會直覺認定他們是因為討厭寫字。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常引起不必要的衝突,甚至很多家長會歸咎於孩子不認真,才會寫字寫得醜、寫得慢,搞得每次寫作文就像在翻舊帳,當然孩子一看到作文就投降了。

對孩子來說,寫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要「字體」寫得漂亮,也不是「文采」寫得多華麗,而是可以「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就是因為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告訴別人,讓別人知道,孩子也才寫得出一篇文章,而不是日常生活的「流水帳」。

許多孩子不敢寫文章,最關鍵的原因是擔心自己寫不好,因為作文沒有「標準答案」。有些爸媽在幫孩子「修改」文章時,反而會把孩子想要表達的熱情狠狠澆上一盆冷水。這讓孩子越來越懷疑自己的想法,也就越來越不敢表達,自然變得害怕寫文章。

當孩子寫作文時,先不用特別強調字體端正、正不正確,或架構是否完整,而是要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字體潦草可以修改,字寫錯可以訂正,句法單調可以變化,修辭不佳可以修飾,唯一無法取代的是孩子的「想法」。 (相關報導: 作業少、考試也少的教育大國》跟芬蘭學教育:讓窮小孩跟富小孩同在低壓環境下學習 更多文章

我們可以幫孩子把問題分開來解決。如果孩子寫字慢、寫字潦草,請另外花時間練習,甚至用電腦打字來替代,不要將寫作文的時間拿來做寫字訓練,那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挫折。想想看,當你自己想寫一篇文章時,會不會先擬一篇草稿,而草稿上的字會有多好看呢?千萬不要將寫字與作文混在一起,不然反而會一團亂,最後兩個都沒有練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