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超過1年,目前多個國家陸續為民眾接種新冠疫苗,一些國家正在思考發行疫苗護照給已接種的民眾,希望讓人們能重新開始到世界各地旅行。然而,許多人認為「疫苗護照」帶有歧視,而疫苗護照是否有效也受到質疑。
分裂的世界
使用疫苗護照的主要障礙可能是政治障礙,許多人認為疫苗護照本身帶有歧視。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科學家戴伊(Christopher Dye)及米爾斯(Melinda C. Mills)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最新一期寫道:「最大的風險是,無法接受、無法獲得或不可能接種疫苗的人,或是疫苗接種未經試驗的人無法獲得必需品及服務。」

為了旅行自由而將世界分為已接種疫苗者及未接種疫苗者將引起倫理問題。日本和歌山大學(Wakayama University)旅遊研究中心齊爾教授(Joseph M. Cheer)說:「允許人們前往其土地的國家將是率先接種疫苗的國家。我們將把旅客分為兩類:接種疫苗的人及未接種疫苗的人,未接種疫苗的國家能前往的國家選擇將較少,而且可能必須接受更多的篩檢與更長的隔離時間。」

歐盟表示為了防止歧視,歐盟不僅會提供疫苗接種證明書,還會提供新冠肺炎陰性篩檢結果證明,如果民眾在過去180天從新冠肺炎康復,也會獲得證明書。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司法專員雷恩德斯(Didier Reynders)表示,這些證明書「不會成為自由行動的先決條件,也不會以任何方式歧視人們」。
有效性受到質疑
然而,疫苗護照的有效性受到質疑。去年,新加坡、香港、澳洲、紐西蘭在內的多個政府討論「旅遊泡泡」,希望促進新冠肺炎低感染率國家之間的免隔離旅行。不過,目前為止,因為各國政府擔憂可能的風險,因此未能大規模實現。

專家警告,他們不能確切地說疫苗護照能讓國家免受感染,因為人們對於疫苗是否能阻止病毒傳播知之甚少。世界衛生組織(WHO)1月表示,由於缺乏關於疫苗安全的數據,因此不建議各國核發疫苗護照。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畫(Emergencies Program)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說:「我們缺乏關於這些人是否已接種疫苗、是否繼續受感染或繼續傳播疾病的關鍵證據。」
標準尚未統一
人們對於疫苗護照的功效與政治的權宜之計存在分歧觀點,因此政府之間的標準不一致並不足為奇。舉例來說,中國的疫苗護照僅適用於中國疫苗,歐盟的證明書僅適用於歐盟批准歐盟地區使用的4種疫苗。

儘管國際民航組織(ICAO)在內的國際組織呼籲統一全球標準,但鮮少有人關注這一點。齊爾教授說:「目前不同的政府與航空公司提出了各自的方式,並且變得越來越混亂。真正需要的是所有國家之間的國際協和及多邊協定。」 (相關報導: 疫苗護照能重振全球觀光業?學者:端賴各國政府共識,自由旅行仍有漫漫長路 | 更多文章 )
發展數位身分系統的美國非政府組織「ID2020聯盟」(ID2020 Alliance)執行長格魯納(Dakota Gruener)說,唯有跨境合作以及與其他國家合作,疫苗護照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