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許多民眾熱衷規劃出國旅遊,航空公司也成為觀察經濟復甦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對於從事觀光、航空、國際貿易等相關工作的民眾而言更加重要。根據《界面新聞》報導,深陷經營困境、長期嚴重欠薪的幸福航空,最終在2025年4月28日至4月30日的航班全部取消,面臨全面停飛的局面,疫情後客運量回升,為何中國航空業越來越難存活?
中國3大航空Q1合計虧損168億元、幸福航空宣布停航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指出,中國民航產業在疫情後雖逐步復甦,但3大國有航空公司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距離全面轉虧為盈仍有一段距離。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及南方航空合計虧損近人民幣38億元(約新台幣168億元),其中東航與南航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略為收斂,而國航則是轉盈為虧,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同時,原以區域航線為主的幸福航空突宣布全面停飛,更加深外界對中國航空市場穩定性的疑慮。
國航則是轉盈為虧,顯示中國航空業營運環境並不樂觀
按照三家航空公司發布的財報,東航第一季淨虧損人民幣13.7億元,南航虧損人民幣13.55億元,國航則虧損人民幣10.75億元。儘管營收方面均有所提升,東航年增27.78%、南航增22.67%、國航增20.2%,但受累於油價波動、人民幣貶值與競爭激烈等多重壓力,仍無法實現單季盈利。特別是國航去年同期尚有盈利,如今卻跌回虧損,顯示營運環境並不樂觀。
幸福航空宣布停航,員工「前一天下班前才突得知」
與此同時,2008年創立的區域型航空公司「幸福航空」4月29日無預警宣布所有航班全面停飛。雖公司未對外詳細說明停飛原因,但其背後的大股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子公司已傳出重整計畫,疑似涉及資金與資產調整。
幸福航空過去主要承擔西部與偏遠地區航線任務,被視為政策導向產業,此次突然停擺,不僅衝擊旅客權益,也反映地方航企營運困境正在浮現。
對於停飛消息,《界面新聞》於4月28日向多名幸福航空飛行員求證,一位飛行員表示,「停航確有其事,目前公司尚未發布進一步說明,只知當天下午西安市將召開相關會議,會後西安航投也會召開內部會議」。另一名飛行員則透露,他是在前一天下班前才突然得知公司將全面停航,消息來得倉促且尚未有具體的說明。
此外,《界面新聞》在幸福航空官網實測查詢發現,無論輸入西安、煙台、哈爾濱、大連等公司既有航點,頁面皆顯示「該航線暫無航班或已售完」。同時間在主流線上訂票平台(OTA)也搜尋不到任何幸福航空的航班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幸福航空於4月27日晚間曾發布一則《關於幸福航空官網及微官網不正常航班延誤證明暫停的通知》,但目前該通知已被默默刪除,引發外界更多猜測。
幸福航空動盪17年
根據《界面新聞》報導,在深陷經營困境、嚴重欠薪多年後,幸福航空最終走到停航,營運17年走入歷史。
分析師提到,幸福航空當前飛機數量很少,形不成規模效益,人機比高達200:1,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這也是隱患之一。近年來,幸福航空更是債務纏身、官司不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彭仕兵已兩度被限制高消費。
自2025年至今的四個月時間,幸福航空航班取消率逐月遞增。航班管家向界面新聞提供的數據顯示,1月份至4月份,幸福航空航班取消率分別達到7.82%、14.78%、17.31%和28.57%。
宋雲鵬律師指出,在與幸福航空打官司及提供法律援助過程中,確實感受到這家航司經營狀況堪憂。如果一家公司發生大面積拖欠勞動報酬情況,那麼該公司可以被認為財務惡化。
疫情後客運量回升,為何中國航空業越來越難存活?
外界分析指出,中國航空市場雖整體客運量已回升至疫情前水準,但票價競爭激烈、成本控制困難,使得營收成長難以轉換為獲利。在傳統淡季的第一季尚未擺脫虧損的陰影之下,未來航空業仍需觀察暑期旺季是否能真正扭轉局勢。
不過,雖然中國三大航空: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及南方航空合計虧損近人民幣38億元(約新台幣168億元),三大航2024年業績集體仍未實現整體扭虧,但經營業績上有明顯改善,,而中聯航、廈航等子公司航司仍獲利。
資料來源:《界面新聞》、《澎湃新聞》 (相關報導: 老牌連鎖藥局巨頭宣告破產!負債高達10億、數百家門市熄燈,經營超過60年也陷倒閉潮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