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達千億美元的「護國神山」台積電為全台灣人驕傲,但不少新竹人擔憂,台積電會不會喝乾新竹人的水?夢幻技術2奈米廠預計每日用水9.8萬噸,相當於新竹市約40萬人口一天的用水量,數字驚人;與此同時,去年底13萬名新竹人對「新竹喝好水公投」投下同意票,這個票數比歷屆新竹市長的得票數都高。這場公民所發起的水資源戰爭,問題到底在哪裡?而在公投過後,問題解決了嗎?
走進群山環繞、湖光山色的新竹縣寶山水庫,這裡的水資源為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產業的水資源命脈,不過外界有所不知的是,純淨的水庫水多數供給竹科工業園區使用,而新竹縣市約102萬居民,飲用水卻是來自「頭前溪地面伏流水」,上、中游還被發現分別有工業、家庭廢水排入,這樣的情況讓新竹地方媽媽不忍了,站出來發起一場新竹人的水資源大戰。
沒做好源頭管理,得花更多錢淨化水質
寒冷的1月,新竹百年古城一陣強風襲來,風仍大得讓人站不穩。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站在頭前溪隆恩堰取水口,指著河岸一排高樓大廈說,「其實新竹很多新蓋的高樓大廈,都沒有地下水專管排放,家庭污水隨著雨水道路側溝排入頭前溪這裡」,而頭前溪又是新竹人飲用水來源之一,這些水進入自來水廠淨化後,成為新竹人日常飲用水,「為何不在源頭做好管理?而是要花更多的錢淨化水質呢?」彭桂枝搖頭嘆息道。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高科技產業林立的新竹,都市發展甚早,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僅18%,但事業廢棄水排放灌溉農田、飲用水源地等事件,陸陸續續上演。新竹市議員廖子齊說,新竹縣市家庭污水接管率一直不高,頭前溪上游新竹縣有五華工業區,新竹市管不著;而新竹市的問題則是家庭廢水、工廠廢水排入道路側溝,而這側溝與灌溉系統聯通,影響農田耕作,希望公投案通過後,市政府可以正視此事。
支持《新新聞》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新竹科學園區於1980年代成立,有台積電、聯發科在此引領風騷,至今已吸引614家廠商進駐,猶如「台版矽谷」。而竹科產業蓬勃發展,大批科技人才定居新竹,也改變了新竹地貌與生活型態。
一名新竹在地人黃先生觀察:「竹科園區進駐後,大眾運輸沒有相對建置起來,科技新貴又愛開車上班,導致交通壅塞相當痛苦;而這些科技新貴也都愛吃台北來的大型連鎖餐廳,反而都不去嘗試新竹在地美食,因此網路上才有新竹是美食沙漠一說。」
竹科蓬勃發展改變了居民生活,就連看不見的「喝水」議題也起了變化。
「喝好水」公投同意票比歷屆新竹市長都高
5年前,5位地方媽媽陳翠琴、劉妮雲、彭桂枝、陳錦玲、鄭于育發現新竹人民飲用水源「頭前溪」上游竟然有事業廢污水排放,2019年他們提起新竹市第一起地方公投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新竹市應訂定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明定工業廢水、醫療廢水及其他事業廢水和污水,應以專管回收,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
(相關報導:
政策推手》新竹地方媽媽小兵立大功 地方環境公投案過關還要再接再勵
|
更多文章
)
新竹地方團體和政治、環保團體合作進行要求清淨水的公投連署與宣導,最後整個公投案高票通過。(取自我們要喝乾淨水粉專)
而新竹喝好水公投案,於去(2021)年12月18日以同意票票數13萬1816票過關,比新竹市長林智堅2018年獲得10萬7612票大贏對手的盛況還高。新竹市公害防制協會理事長鍾淑姬表示,人民公投案票數比新竹市歷屆市長得票數都多,「林智堅不能不正視此事!」
究竟大新竹用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首先盤點大新竹水資源來源,根據台水公司資料顯示,大新竹地區每日用水量約為57萬噸,其中科學園區一天約用水17萬噸,就占了全新竹的3分之1。而新竹水資源來源有4大類,分別是新竹寶山與寶二水庫每日約25萬噸、苗栗永和山水庫1萬噸、桃園石門水庫北水南送每日約18萬噸,以及新竹頭前溪水約13萬噸。
頭前溪上游有五華工業園區,中下游又有事業廢水、家庭廢水排入。(資料照,鄭宏輝服務處提供)
從新竹水資源來源顯示,新竹水資源不只捉襟見肘,長期必須靠鄰近的桃園、苗栗支援。而攸關台積電2奈米廠的「新竹科學園區寶山用地第二期擴建計畫」去年7月過關,儘管台積電承諾100%使用再生水,但每日平均用水量仍高達9.8萬噸,等於是大新竹必須再新增10萬噸的水,才能確保2奈米廠可以毫無後顧之憂運作。
政府卯起來幫台積電找水,新竹市民卻用不到
為此政府卯起來替台積電夢幻技術找水,據一名新竹水利人士指出,「桃園—新竹備援管線」(俗稱石門水庫北水南送)去年已經完工開始北水南送,預計再新增一條「桃園新竹備援管線」直供科學園區與新豐湖口一代,每日大約有9萬噸的水。另外水利署也正在規畫石門水庫到寶二水庫的「原水聯通管道」,以及興建新竹海水淡化廠。
「每一項計畫都是為了新竹科學園區,都不是為了民生用水!」廖子齊大力批評說,新竹科學園區有製作晶圓的需求,一直以來都是用水庫水,而人民大部分的水資源都來自頭前溪。新竹市政府面對公民訴求,曾強調有爭取到石門水庫北水南送,但其實這些計畫都是為了因應科學園區,況且到了枯水期,桃園的水自己就不夠用了,怎麼還會來支援給新竹呢?
台積電2奈米廠的「新竹科學園區寶山用地第二期擴建計畫」,每日平均用水量高達9.8萬噸。(資料照,美聯社)
我要喝乾淨水聯盟在地方上宣傳公投時,也高舉著大型看板指「工業喝好水、人民喝廢水」,喚起民眾重視新竹用水議題。彭桂枝說,寶山水庫有一條管線直接供給竹科工業園區,且工業園區廠商擁有設備,平日都會先存水,防止旱季沒水使用,因此若從全年數據來看,新竹人一直以來主要飲用水來源都是頭前溪的地面水。
對於竹科喝水庫水、人民喝地面水的現象,前內政部長、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認為,此一現象有其歷史淵源,政府於1980年代規畫新竹科園學區,寶山水庫本來就是興建給竹科使用,管線早已建置完成,只是隨著周邊生活的居民逐漸變多,寶山水庫水還是主要供給竹科,未來政府必須要求科技大廠須回收再生水,「不能再跟居民搶水」。
頭前溪上游有五華工業園區,中下游又有事業、家庭廢水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副處長徐玟玲則解釋,寶山與寶二水庫每日約有25萬噸的水量,確實有一條管線約18萬噸的水,直通科學園區,但其中6萬噸又會經竹科流入周邊民生地區。而且整個大新竹水資源換算下來,「新竹科學園區每日約17萬噸用水,有77%來自寶山水庫、23%為地面伏流水;另外新竹居民用水40萬噸,也是77%來自寶山水庫、23%為地面伏流水,並沒有寶山水庫優先給竹科使用」。
(相關報導:
政策推手》新竹地方媽媽小兵立大功 地方環境公投案過關還要再接再勵
|
更多文章
)
人民飲用水來自水庫水還是地面水並不打緊,但重要的是水資源不能遭受污染,不過新竹水資源的另一項議題是,被稱為新竹母親河的「頭前溪」,上游有五華工業園區,中下游又有事業廢水、家庭廢水排入頭前溪,甚至進入了灌溉用水管道,讓環保團體相當擔心。
位在新竹縣芎林鄉的五華工業區成立已久,新竹的5位媽媽溯溪發現,五華工業區工廠的事業廢污水竟然排放至頭前溪中。彭桂枝表示,依照中央法規《飲用水管理條例》規定,「在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或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內之地區,不得有污染水源水質之行為」,而污染水質行為就包括了工業區開發或污染性工廠、傾倒垃圾等,因此他們要求新竹縣政府輔導這些廠商遷移,確保居民喝下乾淨的水。
不過五華工業區有其成立背景,事實上新竹縣府無權要求廠商遷移。一名新竹縣府人士指出,五華工業區為1977年依照《獎勵投資條例》編定的非都市計畫工業區,區內工業用地為廠商自行購地設廠,政府無權要求廠商牽走,只能加強環保稽查。而在縣府督導下,陸續有廠商移走污染製程,目前仍有3家以減排方式改善。
必須負起稽查責任的新竹縣環保局表示,新竹縣府目前運用10組移動式水質感測器,可24小時連續監控,水體一但出現異常數據,環保人員就會趕至現場了解,未來也將增購固定式水質感測器,並透過雲端科技平台即時掌握水質變化。
新竹縣市飲用水取用水系周邊污染概況。(取自我們要喝乾淨水粉專)
居民反對拆自家後巷蓋公共污水下水道
工業廠商為私人土地無法遷移,因此公投主文也巧妙迴避此事,改為「新竹市應訂定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明定工業廢水、醫療廢水及其他事業廢水和污水,應以專管回收,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彭桂枝說,我們沒有在公投提案中要求廠商遷走,而是所有污水都應該用專管回收,不可排放到取水口或影響灌溉農田。
不過此主文讓新竹市府傷透了腦筋,立法容易,實際上執行卻難如登天。一名新竹市府人士表示,新竹市為百年古都,開發甚早,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至今僅有18.64%,「現在要拆人後巷,建置污水下水道,遭到很多民眾反對」,不只民眾接受度不高,要取得居民同意往往相當耗時,往往還沒協調好居民同意,補助就超過時間被中央收回,導致達成率低落。
新竹市工務處副處長葉時青表示,新竹市府一直盡可能增加污水下水道普及率,預計會再增加1萬戶,普及率希望上升至25%左右,讓污水下水道管線佈達更多地方。他也呼籲民眾若要支持新竹喝好水理念,就應該要配合政府家戶接管政策,「不要又要喝好水,又不肯配合政府政策,這樣對於要達成喝好水理念,無疑是緣木求魚」。
市府積極擴增污水下水道管線,不過公投主文又特別強調「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也就是接了管,出水口不得排入頭前溪或灌溉水道。對此,葉時青表示,《水污染防治法》有規定排放水標準,只要符合環保標準都可以排,而且頭前溪本來就是新竹排水系統,相關修法細節還必須與環保團體討論。
新竹市為百年古都,開發甚早,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至今僅有18.64%。(資料照,呂紹煒攝)
目前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等地方公民團體已遞交「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草案給市府,草案有兩大重點,一是希望成立「廢水污染管理審議委員會」,由市長負責督導各局處來確保水質乾淨;另一則是市府必須進行輔導管制行為,2年內達成廢污水不得混入飲用水及灌溉水取水口上游。彭桂枝說:「我們知道這事情不容易,但我們沒有說要馬上做到,而是公投擁有13萬民意,希望政府按照公投民意進行。」
(相關報導:
政策推手》新竹地方媽媽小兵立大功 地方環境公投案過關還要再接再勵
|
更多文章
)
按照《公民投票法》規定,地方公投案通過後,新竹市政府應於3個月內研擬相關之法律、自治條例提案並送市議會審議,也就是條例必須於今年3月出爐,屆時地方政府與環保團體之間到底如何折衷出一個可行版本,又能解決新竹人喝好水訴求,各界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