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積電技術論壇上,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發表對生成式AI與智慧終端未來應用的觀察洞見,聚焦於AI模型能力的突破、邊緣裝置算力的提升,以及以「Agent-Based AI」為核心的新一代人機互動模式。隨著AI浪潮由雲端走向邊緣,聯發科強調智慧手機將成為核心入口裝置,並預告未來幾年內,AI手機將主導智慧裝置市場。
陳冠州指出,生成式 AI 的應用正在從單純的對話體驗(如 Chatbot),進化到具備推理(Reasoning)與行動(Action)能力的智慧代理人(Agent)。這樣的「Agent-Based AI」不僅能聽懂語句,更能主動協助用戶執行任務,例如:規劃行程、預定航班、整理會議內容,甚至跨應用完成複雜操作。
智慧裝置變革:從對話式AI到Agent-Based智能體
Agent 將是未來裝置的核心邏輯。它結合語意理解、決策邏輯、感測回饋與應用整合,扮演數位生活中的「數位助理」。陳冠州預期,這樣的智慧體驗將改寫使用者與裝置互動的方式,並引領 AI 體驗進入全新階段。
每 3.3 個月 AI 模型效能倍增,AI 體驗快速演進
根據聯發科內部觀察,目前大型語言模型的效能幾乎每 3.3 個月翻倍成長,而這種效能增長也推動著 AI 手機的快速普及。從邊緣推論(Edge Inference)到多模態理解(Multimodal AI),智慧手機不再只是溝通與娛樂工具,更是 AI 應用的第一現場。
陳冠州預估,未來幾年內,AI 手機(AI Smartphone)將占據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 82%;而到了2030年,AI手機佔有率可突破五成。也就是說,每兩台手機中就有一台具備AI推理功能,屆時AI 手機不只是旗艦機種,更將逐步擴展至中階機型,成為主流使用情境。
智慧手機:AI 體驗的核心入口
在 AI 體驗走向 Agent-Based 模式的同時,智慧手機被定位為最重要的邊緣 AI 裝置。原因在於: • 它是使用者與數位世界的核心接點; • 具備整合感測器、NPU、行動通訊與顯示的硬體架構; • 能即時反應使用者需求,並兼顧電力與隱私考量。
陳冠州表示,現今旗艦手機的 AI 算力已可達 100 TOPS(Trillions of Operations Per Second),足以支援中型模型的本地推論。隨著製程節點持續推進(如使用 4nm 或以下工藝),這些功能將更為普及。
生態系協同:從模型到應用的落地實踐
為了讓 AI 體驗真正落地,聯發科強調「生態系共創」的重要性。從遊戲開發、相機體驗到模型調校,聯發科與眾多合作夥伴建立緊密的技術整合鏈: • AI 遊戲生態:與遊戲商合作整合即時 AI 對戰回應與環境生成; • 相機 AI 處理:透過 Dimensity 9400 晶片實現即時背景模糊、遠距變焦; • 模型壓縮與部署:協助開發者將大型模型壓縮至適合 Edge 運行的版本; • 多語系/多模態支援:提供 API 供不同開發商整合語音、影像、語意輸入。
這些策略讓 AI 手機的使用場景更貼近用戶需求,也讓智慧體驗變得可用、可信、可依賴。
聯發科在台積電技術論壇中的發表,再次確認了 AI 應用正由雲端快速走向裝置端。從 Agent-Based 智能體的興起,到邊緣裝置算力的擴張,智慧手機將成為下一階段 AI 革命的主戰場。 (相關報導: 4+1天新假日勞動部表態!洪申翰談ETF「血汗責任額」黑幕:收到雙位數檢舉信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