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歷史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一次救援行動,轉折點終於現身。但全球貿易體系是否能恢復運轉,目前仍懸而未決。」
《紐約時報》點評長賜輪脫困
It's moving!The Ever Given ship stuck in the Suez Canal was finally pulled free. The ship is moving north from where it was grounded https://t.co/v9WprWuKbS pic.twitter.com/iX9kt8A9m8
— Bloomberg Quicktake (@Quicktake) March 29, 2021
台灣長榮海運租用的貨櫃巨輪「長賜輪」卡住埃及蘇伊士運河多日,28日清晨傳出船身上浮的好消息後,在埃及當局與國際救援船隊的努力下、搭配當天中午的大漲潮,重達22萬噸、長達400公尺的長賜輪終於被成功拖離岸邊,目前正被帶往運河中段的大苦湖檢整災情。不過美聯社指出,目前仍不清楚蘇伊士運河的交通何時能夠恢復正常,因為目前運河兩端至少有369艘船艦等待通過,目前沒人知道一口氣消化這些船隻需要多少時間,美聯社引述業界說法認為「可能需要十多天」,但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宣稱「三天就可以消化完畢」。
28日一早原本傳出運河兩端有450多艘船隻正在等待通過,不過到了28日傍晚已減少將近100艘之多。美聯社稱,這些船隻不耐久候,決定航向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的備用航線。由於這條備用航線長達5000公里,這將使原本的歐亞航程多出大約兩週時間,並且增加至少數十萬美元的燃油與其他費用。不過長賜輪雖然終於「讓路」,但運河當局仍未正式宣布開放通航的時間表,至於長賜號則被拖往運河最寬廣的河段,並且根據檢查結果決定是否繼續航程前往荷蘭的鹿特丹,或者進入鄰近港口進行維修。

《衛報》指出,這次長賜號脫困的功臣除了埃及當局之外,由日本與荷蘭顧問與14艘拖船組成的救援船隊也功不可沒。尤其長賜號脫困前的48小時更是讓救援人員經歷了低谷與高潮的交錯煎熬。上周五(26日)由於船舵從泥沙中被挖出,人們第一次看到了事件結束的希望,但救援工作很快又再次陷入泥淖。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ah al-Sisi)一度下令要是再不能脫困,就要強制這艘貨輪卸下貨櫃減重。但當時也有專家警告,由於長賜輪載有18400個貨櫃,卸貨工作恐曠日費時,運河邊沒有吊重機可以卸貨也是一個難題。

不過28日清晨救援人員讓長賜輪重新上浮後,運河通航似乎再次近在眼前,果然中午過後長賜輪就被成功拖離現場,從船舶監控網站的即時資料也可清楚看見,原本橫擋在運河裡的長賜輪船身已經打直,並且在多艘拖船的幫助下往北緩緩航行。埃及總統塞西也在推特上開心表示:「埃及人今天成功地解除了蘇伊士運河的危機,儘管這個過程非常複雜。」塞西強調,這條1869年啟航的運河是「他們的祖父母胼手胝足所開鑿的」,「埃及人今天已經證明,他們依舊能夠勝任這項任務」。

德國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上周曾經估算,蘇伊士運河每斷航一天就會帶給全球貿易60億到100億美元的損失,運河當局則會減少大約1600萬美元的收入。既然如此,當長賜號打橫的船身一旦拉直離開岸邊,蘇伊士運河理應讓南北船隻儘速通過才對。但這件事似乎沒那麼簡單,運河恢復通航的時間也還沒有公告。被擋在長賜號後方的希臘船長亞列提斯(Konstantinos Arletis)表示,因為在救援以及拖走長賜號時,河底大量的泥沙移位,造成運河的深度可能已經改變。因此運河當局必須檢查河道是否遭到損壞,是否需要進行修復,才能讓船隻再度通行。
不過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已經表示,他們會盡快讓運河兩端的船隻通行,並且預估需要三天就可以將積壓的運量消化完畢,因為「我們一秒鐘都不會浪費」。不過美聯社引述業界人士的看法認為並沒有那麼樂觀,全球最大的貨櫃運輸集團快桅(Maersk)甚至認為,貨運在蘇伊士運河受阻一周的連鎖反應,恐怕需要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才會真正結束。
Finally, the ship was moved by us, the Egyptians. All thanks to our friends for the support #SuezBLOCKED #Suez #Egypt #EVERGIVEN #SuezCanal #shipping #مصر #BreakingNews #قناه_السويس #كلنا_معك_يا_مصر #السعودية #الامارات #مصر_هتعدي_وقد_التحدي pic.twitter.com/m5SjR0flUC
— Mo Ashry (@mea201497) March 29, 2021
雖然歐亞之間的航運恢復正常仍然需要一些時日,但救援長賜輪依舊被《紐時》認為是當代規模最大的救援行動,畢竟將有如帝國大廈高度的龐然巨物從運河中移開並非易事。加上救援工作每拖上一天,全球貿易可能就要蒙受又一個百億美元的損失,背負沉重壓力救援團隊幾乎是24小時接力完成這項艱鉅任務。他們移除了3萬立方公尺的土石、拆除部分河堤,最後更利用漲潮跟滿月將這艘載有10億美元貨物的超級貨輪拉出困境。
根據埃及國家電視台的畫面,當長賜號的船首與船尾離開河岸,船身被拖船拉過運河往北航行之際,河中的所有船隻都鳴笛慶祝,塞西也將這次成功描繪成一場愛國主義的勝利,埃及人向世界證明了他們是可以被信任的,更有能力監管肩負全球13%至15%貿易、每天通過百萬桶原油的重要運河。彭博社指出,這次蘇伊士運河中斷,是1967年的六日戰爭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關閉,由於數百艘貨輪油輪被迫推遲交貨,這也讓後續的延誤與影響成為定局。目前控制全球大部分海運能力的貨櫃運輸公司,已在某些航線上收取了創紀錄的高額運費,從化學品、木材、到每樣貨品、甚至是碼頭工人,也均已傳出短缺。
LATEST: The Ever Given container ship that was stuck in the Suez Canal is now fully afloat.The vessel was finally pulled free, allowing the crucial trade route to reopen to traffic https://t.co/0dC8LE0UFI pic.twitter.com/UZjcP2Mrpu
— Bloomberg Quicktake (@Quicktake) March 29, 2021
《路透》指出,長賜輪卡住蘇伊士運河一周,造成的影響遠遠不止是貨運遲延交付。除了歐洲與美國的公司更難保持應有的庫存量,惠譽國際(Fitch Group)認為這次事件可能讓再保險業帶來數億歐元的損失,已經因為美國冬季酷寒、澳大利亞洪水、甚至是新冠疫情帶來損失的全球再保險公司,將進一步繼續下調收益,至於海上再保險的價格也將進一步上漲。不過具體的損失金額,仍須視蘇伊士運河需要多少時間恢復正常通行而定。
世界排名第二的貨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則表示,即使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放,在運河兩端排隊的大量船隻,也會導致抵達某些港口的船隻激增,屆時可能遭遇新的擁堵問題。英國海事貿易行動辦公室(UKMTO)則警告,那些選擇避開蘇伊士運河,決定繞過非洲的船隻可能遭遇海盜襲擊,因為這趟旅途將會通過海盜出沒的高風險地區。UKMTO表示,目前雖然透過軍事行動、船舶保護措施、派駐武裝警衛等手段,一定程度遏制了索馬利亞的海盜威脅,但該地區在短期內大量增加的海上交通,對海盜們來說無異是新生意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