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對於環保與開發的最熱門二擇話題,莫過於藻礁與核四的公投案了;筆者向來很崇敬一位前輩,他本身沒有太多的政治意識形態,是個再純粹不過的環境鬥士,為了這塊土地的生態多樣性與永續發展,長期以來都站在第一線,替山川大地發聲對抗貪婪的人類,然而在這次公投話題中,卻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人類開發不可能不傷害到環境,必須忍痛選擇傷害最小以做取捨,為了乾淨的空氣以及免於核災風險,在現實考量下無法支持護藻礁公投,真的很對不起」。
基於對當事人的認識,筆者知道他在這取捨間的抉擇有多痛,所以為避免無意義的公審,這裡並不透露其身分,而是探討一個長期被環境工作者嚴重誤解的概念:核能的危害和風險,真的遠高其他能源,導致在這個超級大怪獸下,不得不選擇性棄守自己的環境初衷嗎?
這也正是本篇投書誕生的原因了,如果迷思無法打破,使環境工作者持續被有心人士陷入謊言的圈套中,本以為自己是基於對環境的最佳考量而忍痛取捨,卻沒想到實際成為自然毀滅的最大幫兇,那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
另外也說個好消息,在筆者準備這篇文章的時間中,歐盟執委會提出了最新報告,表示跟已經被明列為永續能源的發電模式(如太陽能、風力、地熱等)相比,核能完全符合永續能源之定義,對環境與健康的影響並沒有比它們大,且更是因應氣候變遷所不可或缺。
歐盟最新JRC報告,表示核能符合歐盟對綠能的定義範疇。(作者提供)
綜合以上,無論如何都必須盡可能阻止環保人士「善心被惡意所利用」的悲劇發生(好比錯誤的放生,你以為是護生的慈悲,卻是更殘酷的殺生),在看這篇文章的您,若身邊也有類似的環境工作者,請告訴他真相,不要讓他助紂為虐而不自知。
一、蓋電廠就是為了發電,應看總發電量、而非裝置容量或電廠數量
過去在探討各發電廠安全性問題時,曾收到部分人士的一句反駁:「核災案例看似少,是因為母數少!核電廠才這麼幾間、用也才幾十年就這麼多麻煩,同母數下核能根本沒有比較安全,甚至更危險!擁核幫不要粉飾太平!」
的確,在同樣母數下,一座風力太陽能乍看頂多別飛走敲到路人就行、一座水力最多也只是加了馬達的一堵水泥牆,一座火力即便出差錯還能用滅火器灌救控制,但是一座核反應爐如果裝置失靈就會飛來橫禍,即便沒有爆炸也得花至少數十年時間除汙,連帶影響居民權益,所以核能真危險,對吧?
(相關報導:
F-5E失事空軍停飛特檢 軍方證實4月初先行復飛「雙座機」
|
更多文章
)
但是,這聽起來應該、好像、可能、大概、似乎沒錯的觀念,卻反而是最大的錯誤!想想看我們之所以蓋發電廠的最根本因素是什麼?就是要有電可用、而且是有足夠的電可用!如果今天完全無視效率問題,把標準定在只要能發電就好的話,那筆者建議什麼風力太陽能也都別蓋了,大家一律手搖發電;一來兩千三百萬人手一支手搖發電機,順利達成「分散式電網」、幫別人打工發電賺外快也可達成「公民電廠」、除了發電者的汗水以外幾乎毫無廢棄物也是「綠色永續能源」、因為發電很累所以也能鼓勵「全民節約用電」、自己要電自己轉也沒有「用電不發電」的米蟲問題……怎麼樣?是不是輕鬆又簡單,快速完成比非核家園更強大的能源轉型了呢?100%綠能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當然上面很明顯是開玩笑,所以現在講正經的,在評估一種能源模式的風險跟乾淨與否時,絕對不能扯什麼「相同機組數量下」的比較法,而應該回歸興建發電廠的初衷,也就是「相同總發電量下」,才能真正突破思考上的盲點,以實際層面看待能源政策;畢竟大家都不是吃飽沒事幹亂蓋發電廠影響環境品質的,而是基於電力的需求,這邊先放上美國能源局所製作的圖片說明:
美國2020各能源容量因素。(作者提供,翻譯自美國能源局官網)
我們可以發現,世界上沒有任何能源系統的發電量,可以真正達到完全符合自己設計的裝置容量,而這其中只有核能有辦法達到90%以上的發電效率,地熱70%以上為其次,天然氣勉強過半,其他連一半都沒有(也就是核電廠的裝置容量,風光需要四倍、或天然氣需要兩倍,才能彌補廢核缺口);如果再加上發電廠需求土地面積(太陽能需要500倍空間才能追上核電廠,搭配儲能再增加500倍)、發電機組的壽命(風光機組20年,美國近年則考慮將核電廠延役至100年)、廢棄物數量(廢風光機組遠超核廢料數萬倍體積)、災害傷亡人數(太陽能是核能兩倍)等等。
有人會說,台灣這麼小,沒有地方放核廢料、也沒有地方逃避核災,如果這些說法都是正確的,那又怎麼會去相信台灣能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建設出發電量足以取代核電廠的再生能源呢?
上面還只是美國的數據,除非台灣有什麼超英趕美的黑科技(比如可能九二一是某外星戰艦墜落、或什麼秘密打造宇宙戰艦丹陽號之類的),否則這個發電效率放在台灣,基本只會更慘而不會更好;不過仔細想想,我們的政府與所謂環保立委,都能說出「天然氣是乾淨能源」、「天然氣是邁向零碳不可或缺能源」、「核四有斷層火山海嘯太危險但改建天然氣儲槽很安全」之類違背現今科學邏輯的話都出來了,可能真有什麼連萬惡米帝都看不到車尾燈的神奇技術吧?
所以簡單來說,目前的現實是「其他發電設施,必須興建數量多到足以遠遠超越核電廠的風險與汙染程度,才能追上核電廠的發電量,因此單一機組中最危險又最污染的核能,反而在人類的大量用電需求下,成了最乾淨的能源」;有鑑於此,環境行動者若願意以科學事實做出實務取捨,更應該支持核能,而不是助紂為虐的看著山林大地被任意開發破壞,只為了避免那毫無科學根據的恐懼。
二、綠能沒有傳說中的友善環境、核能也沒有傳說中的毀天滅地
近日,加拿大國家郵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表示這些所謂「綠能科技」是否真有如業者所宣傳的那樣,既愛護地球、又友善環境、同時還一次解決人類所有的用電問題,讓科技與環境達成雙贏?只可惜這問題的答案讓人失望,在一部名為《綠色的謊言》(Bright Green Lies)之紀錄片中,殘酷的現實就被揭露了出來。
(相關報導:
F-5E失事空軍停飛特檢 軍方證實4月初先行復飛「雙座機」
|
更多文章
)
一部紀錄片揭露了人們對綠能的錯誤期待。(作者提供,加拿大國家郵報報導)
詳細內容可自行搜索品讀(不論報導本身或紀錄片都很值得一看),筆者在這邊簡單做個結論,就是這些「綠色科技」很多是來自於高汙染、高耗能產業,這些東西不論是生產、建設、廢棄等等,往往都會造成大量的汙染,即便它們的發電過程相當乾淨,但其發電量卻又很難以彌補自己誕生與廢棄時所花上的消耗;這很令人沮喪卻又不意外,如同筆者在上面所放置的比較圖文,這麼低的發電效率要期望光靠它們滿足人類能源需求,就像要求野比大雄考試成績贏過出木衫英才一樣,完全是不可能的任務。
綠能因為發電效率太低又不穩定,只能用廣大土地面積彌補,下場就是現在所看到的種電亂象,甚至光電業者還可以說出「光電板底下拍攝到石虎路過,證明光電板能與石虎共存」這種鬼話;你在人家棲息地上侵門踏戶還敢說共存,這說法要是能夠成立,難道近日中國軍機頻頻繞台是對台灣友好的證明嗎?邏輯不太對吧?
再來我們看一篇來自以色列的有趣研究,內蓋夫核研所與學術單位提出一份報告顯示,長期待在背景輻射較高的地方,反而能減緩癌症的發生,與提高平均壽命,這點對於一般人對輻射的認知完全相反。
研究顯示高背景輻射與低癌症死亡率有關。(作者提供,耶路撒冷報報導)
其實真正了解輻射的人都知道,所謂「輻射沒有最低劑量」只是學術上的假設,不僅毫無任何科學根據,且後續許多研究更是提出質疑,甚至還出現長期照射低劑量輻射反而有益健康的相反答案;在過去的投書中,筆者曾提出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關於輻射屋的報告,顯示輻射屋住戶的罹癌率低於一般住戶,這邊就再次追加關於廣島原爆事件倖存者的健康研究,結果依然符合UNSCEAR(聯合國輻防局)之前所示,罹癌率低於日本其他地區的事實。
原爆倖存者罹癌率小於其他地區。(作者提供,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
國外講完回到台灣,不知為何每次談起核能問題時,老是莫名其妙會被回「問問蘭嶼」、「問問新北」之類的答案。
先來講所謂的「問問新北」,筆者身為台中人必須提出抗議,既然核能要先問新北市長是否同意,那為何中火就不能讓台中市長有不同意的空間,否則就會遭遇到如「米蟲巨嬰」、「用電不發電」、「阻礙國家進步」各種輿論攻擊?(何況台中用電增加是因為台積電進駐科學園區,而不是市民浪費電)新北不同意開核能怎麼辦?用什麼方式逼台中開中火,就用同樣力道逼新北嘛!比如像去年宣告生煤條例無效一樣,直接動手拆了新北的自治法條然後霸王硬上弓也行,反正都已經這樣對待台中了不是?
至於「問問蘭嶼」就是完全的無理取鬧,因為蘭嶼是低階核廢料,主要來自放射醫學與核工學術研究之放射廢棄物,跟核電廠的高階核廢料(已用過乏燃料)根本沒有關係,更別說蘭嶼早在十幾年前就沒有繼續接收新的核廢料了,而且蘭嶼背景輻射值一直也非常的低(蘭嶼輻射要是足以影響健康,合歡山早就變哥吉拉與忍者龜的棲息地了),即便桶子生鏽破損也完全沒有輻射外洩問題;總之會把核能發電或核輻射跟蘭嶼扯上關係的,不是不懂、就是故意裝不懂,比如下面這篇四年前的新聞。
修法將核廢遷出蘭嶼慘遭執政黨封殺。(作者提供,民報報導)
蘭嶼原本早在四年前就該修法遷出核廢料,但是卻被「不能說謊」的執政黨給「說謊」而完全封殺了,目前有民間團體正在連署遷出核廢公投,對於真有心要關心這問題的朋友,筆者相信一定會支持連署,而不是像某些假環保團體,口口聲聲不忍蘭嶼人受苦,卻用各種推託之詞拒絕這個連署提案。
關於低高階核廢料該擺哪、又該怎麼處理,台電相關粉專《給核廢一個家》歡迎各位的造訪,原能會近日也會辦巡迴科普展,相關訊息可至粉專《原能會 輻務小站》洽詢;不管要不要續用核能,這都是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不是故意擺爛不處理再假裝說不能處理,藉此愚弄社會大眾。
(相關報導:
F-5E失事空軍停飛特檢 軍方證實4月初先行復飛「雙座機」
|
更多文章
)
原能會巡迴科普展宣傳海報,最近一場在台中。(作者提供)
這裡也要抱怨一下,最近公視有播映關於能源轉型的談論節目,可是邀約的來賓卻沒有核能專業,倒是來了一大票非核能專業的反核人士;就算你今天要判人家死刑,也總該有讓死刑犯最後說話的機會吧?還是核能為台灣服務了將近半個世紀,地位卻連死刑犯都不如?更別說平常要人家相信專業,提到核能就變得無視這句話,真的是非常的矛盾。
三、理解並接受,部分過去的反核人士如何轉向支持
筆者有位好友,她長期關注環保活動並力行實踐,寧可天天像出國一樣揹著環保用品也堅持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膠袋,某天聊到能源議題時她向筆者坦白,說對於國內近年來「為了建設環境友善能源而破壞環境」的歪風非常失望,而在找過相關資料後,她認為核能才是真正該被接受的乾淨能源。這樣的人事實上並不是少數,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環境行動者Zion Lights如何從反核變成擁核。(作者提供,人們為何砍伐樹木報導)
基於篇幅與相關媒體自身的智財權,就請各位自行搜尋閱覽他們的心路歷程了,為何會做這些決定,而當然上面只是筆者個人認為較為經典的範例而已,類似案例要舉的話其實舉不完。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留給下一代乾淨美好的地球,這同時也是筆者願意花時間投書這幾篇文、希望大家支持核能、中止錯誤的非核家園政策之真正原因!看著風機跟光電板這些理應友善環境的能源設施,如何侵襲與破壞野生動物領地、如何使自然美景慘遭摧毀與消滅,這心實在非常痛!如果續用核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牠們或許都能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