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習近平的義和團主旋律

2021年3月22日到25日習近平赴他從政的「龍興之地」福建考察(取自新華網)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從福建展開他邁向2022年連任之路,伴奏的進行曲則是民族復興的主旋律,中國境內齊聲唱和,但義和團式的亢奮卻挑起國際間愈見尖銳的對立,也為習近平想要「平視世界」的中國夢帶來危機。

習近平的從政之路,最早是擔任國防部長耿飊秘書、接著到河北正定縣當書記,但各只有三年時間。之後來到福建待了十七年半,這裡可稱得上是他的「龍興之地」。2002年離開福建省長職務後,轉往浙江、上海發展,逐步進入中央政壇。

今年人大政協兩會結束沒多久,習近平就在三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五到福建考察。在邁向二十大、「向普丁學習」尋求連任之際,重回發跡舊地也引發關注,各方為他此行賦予各種意義。

中國官媒新華社寫了一篇〈習近平福建行,第一站為何看山?〉此文發揮極大想像力來解釋總書記為何第一站到武夷山,賦與他的八閩考察深遠的生態意義。文章說:「他主導和推動了福建的生態省建設,這裡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個重要萌發地」,最後總結,習近平深層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出「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正如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對新征程新發展的深遠謀劃:『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看了這篇充滿想像力的詮釋,不禁令人好奇:難道總書記的福建行是在為中美在氣候變遷議題的合作上釋放訊息?

才說兩岸促融大批共機就擾台

對岸統戰最喜歡說「閩台一衣帶水」,習大到福建難道是對兩岸關係釋放訊息?香港政治評論家劉紹銳指出習此行是要展示對台灣問題的關切,為此他應會到福建省軍區與軍方見面。新華社也報導他到位於福州的武裝警察部隊第二機動總隊視察。官媒也指出,習近平在聽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說,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媒體又在「通」、「惠」、「情」這三個字上做文章,說這是習近平首次提出以這三字促進兩岸融合,是「對台釋出重大善意」。

不料,就在習近平對「對台釋出重大善意」隔天,二十六日解放軍就派出20架次軍機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這是台灣國防部去年9月在「即時軍事動態」專區發布共機動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共機擾台。這波行動被視為針對台美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的施壓。

習近平視察軍民融合企業福光時說,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很明顯地,這是針對美國企圖掐住中國高科技發展的脖子做出的宣示。

習近平此行釋放出最明確訊息的行程是在,他巡視福州市一家軍民融合企業福光。

福光是生產軍用特種光學鏡頭,最早創立於一九五○年代末,原本是藏身閩北山區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如今被中國列入「安防百強企業」的上市公司,它是生產監視器的海康威視、以及通訊設備大廠華為的主要鏡頭供應商。海康威視和華為都是因國因原因被美國制裁的中國大廠。 (相關報導: 新疆棉風暴》蔡英文籲北京:放任民族主義施壓無助中國成負責任大國 更多文章

習近平視察福光時說,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不能一味跟跑,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很明顯地,這是針對美國企圖掐住中國高科技發展的脖子做出的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