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巨輪動了!一篇看懂「長賜輪」多久脫困蘇伊士運河、後續賠償怎麼算?

長榮海運一艘貨輪在蘇伊士運河進退不得,造成這條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重要水道為之堵塞。(取自Marcel Dirsus推特)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貨輪災難,但不是因為任何一艘船爆炸。」

全球現役最大貨櫃輪之一的台灣長榮海運「長賜輪」(Ever Given),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超過2天,長達400公尺的貨輪斜向停在運河中間,船身把整個運河都擋住了,導致「大塞船」,超過150艘載有石油、汽車零件和商品貨物的輪船受困於運河當中與運河兩端港口。全球供應鏈早已因新冠疫情而受到重創,長賜輪塞住歐亞之間的船運大動脈,將使物流更晚到達,後續索賠總額恐達數百萬美元。

多久脫困?快則2天,慢則幾周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杜拜航運物流公司「海灣代理公司」(Gulf Agency Company)表示,長賜輪(Ever Given)已經部分脫淺,並在當地時間24日下午開始被撤往河岸邊。該公司在網站上說:「一旦將其拖移到另一個位置,船隻隊伍和交通將會恢復。」美聯社(AP)報導說,還至少需要2天才能重新開放運河。

但是移動龐大的長賜輪並非易事,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告訴《法新社》(AFP),如果拖船無法移動船隻,則可能必須用起重機船將長賜輪上的一些貨櫃卸下,以減輕重量,「這可能要花費數天甚至數週的時間」。

即使長賜輪立刻脫困,交通流量也仍會暫時中斷。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首席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解釋:「一旦障礙物被撤離,各家船隻將爭搶彌補先前浪費的時間,這將讓吞吐貨物的港口面臨挑戰。」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uez Canal Authority)指出,長賜輪長度約400公尺、寬59公尺、重達22萬噸,從中國搭載數百個貨櫃出發航向荷蘭鹿特丹,於埃及時間3月23日上午8時左右,從紅海北向進入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時,在河口南端6海里處,疑似受瞬間沙塵暴的強風吹襲,能見度過低、無法駕駛,造成船身被風吹離航道,意外觸底擱淺。

「大塞船」影響?供應鏈大亂、原油價格上漲

蘇伊士運河運輸服務業者Leth Agencies表示,現在這100多艘等待通行的船隻,約有30艘在運河南側與北側的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等著,另有40艘在地中海沿岸靠近運河的塞得港(Port Said)港口,剩下約30艘在紅海的蘇伊士入口處停泊。為了緩解交通擁堵,運河已重新開放部分老舊航道。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的重要外匯收入來源,開鑿拓寬後可處理全球12%的海上貿易,連接地中海到紅海,提供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最短海上渠道,去年有近1萬9000艘船舶通過,即每天有50艘以上貨輪進出,其中不乏載運波斯灣國家大量原油和天然氣的油輪向北行駛到歐洲,和運送俄羅斯能源的船隻向南行駛到亞洲。據統計,全球約10%的海運石油貿易都要經過蘇伊士運河。 (相關報導: 長榮貨櫃輪已部分脫淺 蘇伊士運河可望很快恢復通行 更多文章

金融資訊供應商路孚特(Refinitiv)的海上石油運輸分析師拉賈(Ranjith Raja)指出:「我們從未見過這樣大塞船的情況,可能會需要幾天到幾週的時間才能解決擁堵問題。而且長賜輪擱淺事件預計將對其他船隻的時程表和全球市場產生連鎖反應。」他說,尤其是27艘在運河兩側等候的油輪共計載有190萬噸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