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麻溝十五號》(Untold Herstory)在臺灣上映。內容改編自曹欽榮《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講述約七十年前白色恐怖時期,一群女性思想犯的故事。白色恐怖自一九四九年五月《臺灣省戒嚴令》發布開始,《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廢除告終,延續四十二年。
《流麻溝十五號》非官方口述歷史
進入電影之前,可以先簡單了解《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這本書。為什麼會叫做「流麻溝十五號」?這個地址是當時綠島政治犯的共用戶籍。
在那裡,他們被奪去自己的名字,彼此只能以號碼辨識身份,且有個共同稱號「新生」。諷刺的是,他們很後來才知道這戶籍的存在。
本書同時也是一部女性視角為主軸,集結當事者話語、書信與照片等紀錄,「活生生」的口述歷史。
以下是簡介引文:
張常美(省立台中商職一年級)——無辜的九十九人老蔣說:「寧可錯殺一百個,也不要放掉一個」,我就是其中的九十九個。
黃秋爽(台北靜修女中三年級)——我家七人被抓我被判刑時,沒有拿到判決書,我爸爸也沒有判決書,因為家沒了,沒地址可以寄。
張金杏(彰化大肚國小老師)——岩石縫長出的小草我這個政治犯絕對要做給你看,我絕對要比那些沒有被關的人更厲害、做得更好,就是要走出來給你看。
陳勤(台北福星國小老師)——天空在屋頂的那一端原本期待燦爛歲月的未來,不料婚後不久即遭無妄之災,身繫囹圄五年六個月又十六天。
藍張阿冬(女兒一歲襁褓中)——帶著一歲女兒入獄他們來抓時,女兒才一歲多,我正抱著她餵奶,看他們一堆人進來,我的腳就軟了,手還抱著女兒吃奶。
施水環(台北郵電局職員)——辭別尊顏,無日不思當每晚夢見慈祥的媽媽跪在神前為了您兒女祈禱,我眼淚暗暗地濕透了枕頭,只有您的來信,無時在我的身,入睡前一定拿起重念一遍。
白色恐怖,將近半世紀前的事,書中訪談人物已從少女變成奶奶。我未曾經歷那年代,但文字所承載著的,屬於當下時空人們的恐懼與無助,至今依然存在。
當時發生什麼事?
二戰結束不久,共產主義蓬勃發展,世界各地紛紛成立共產政權,如越南、匈牙利、北韓、波蘭等。當時,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意識形態分歧已久,衝突加劇,國民黨在國共內戰節節敗退,以蔣中正為首的國民政府在一九四九年遷臺。
國民政府為了鞏固政權,以情治系統、軍事審判建構戒嚴體制,針對異己,整肅思想,推行口號「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匪諜就在你身邊」,風聲鶴唳,人心惶惶。表面上以「匪諜」為肅清對象,實際目標包含「共產主義者」、「黨外民主運動人士」及「臺獨意識者」。其中最引發爭論的,在於欠缺《憲法》基礎的審判體系與程序,造成無數冤案,以及對入獄者假教化之名、行暴力之實的非人性對待。
也因此,近來有了轉型正義的推動,目的是彌補對受害者人權的侵害,有興趣可參考文末延伸閱讀。 (相關報導: 影評/《流麻溝十五號》真實事件比劇情更殘酷!他揭6個電影沒說的絕望真相,台灣人都該看 | 更多文章 )
她們的故事
《流麻溝十五號》,英文片名「Untold Herstory」,意指這是「(曾經)不能說的故事」,而且是「她們」的故事。她們是一群被關在綠島進行思想改造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