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禁歌不是國民政府的專利嗎?
或許你已經看完《返校》,對禁書和禁歌有多一層認識,像是國民政府來台,為了確保政權穩固,維持愛國忠貞思想,拚命地以超離奇理由禁書禁歌。
而禁歌,如同殷老師在《返校》裡說的:「我看這首(雨夜花)也快被禁了。」的確,合稱《四月望雨》中的其中一首〈雨夜花〉,也在戒嚴後被禁。
但台灣的禁歌歷史,早在日治時期就有案例。當時的政府也為了箝制思想,禁了不少好聽的歌,但被禁的理由在今天看來,的確不太合理。
仔細想想,越是禁止大家不准看,或許更讓人躍躍欲試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禁歌的小歷史吧!

還我厭世的自由啊!台灣史上第一首禁歌
1934 年有首歌叫〈街頭的流浪〉,是台灣歷史上第一首禁歌。
為什麼要禁這首歌呢?根據當時報紙《臺灣日日新報》的紀錄,這首歌傳遞頹廢思想,充滿虛無主義要素,後來就以「安寧秩序」為由查禁了。
這樣看起來,我們或許要慶幸今天的社會允許我們擁有「厭世」思想,想當時,竟然連悲觀的權力都被剝奪。
但究竟是哪裡傳遞頹廢思想呢?讓我們看看歌詞:
景氣一年一年歹 生理一日一日害
頭家無趁錢 轉來食家己
哎呦 哎呦 無頭路的兄弟
有心作牛拖無犁 失業兄弟行滿街
暝時無得睏 哎呦 哎呦 無頭路的兄弟
毋是大家歹八字 著恨天公無公平
日時遊街去 暗時惦路邊
哎呦 哎呦 無頭路的兄弟
(歌詞來源:台灣音聲100年)
很明顯的,這首歌可能是太過「誠實」了,把當時的社會現況寫得相當真實;或者說,這首歌的主觀意識強烈,把自己的煩惱跟心聲大聲講了出來。
而當時的日本政府怎麼會允許這種歌呢?一方面是可能影響民心,另一方面,也可能讓大家對日本政府的信任感破裂,所以還是禁了吧。

什麼時代都要放膽去愛!比你想像中的更「進步」的情歌!
或許你聽過老一輩的長者提起自己的愛情故事,而這些故事通常蠻浪漫淒美。在不允許自由戀愛的時代,這些不被允許的戀情,也被譜成一首首歌曲。但這些歌在日本政府眼中,是「邪淫」之詞,所以也很不幸的被禁了。
讓我們舉來來說,1920年代版的〈桃花過渡〉、1933年版的〈一夜差錯〉和1935年4月的〈速度時代〉,都屬於「邪淫」之詞。
再讓我們節錄一點歌詞: (相關報導: 今年最強國片出爐!從遺忘到憶起,《返校》盼人們莫忘肅殺年代、永遠銘記歷史血淚 | 更多文章 )
〈桃花過渡〉
正月人迎尪 單身娘仔守空房 嘴食檳榔面抹粉 手捧香爐去看尪
二月是春分 無好佳人無好君 挺渡早死無某漢 搖橫搖直挺渡尪
三月人播田 船仔不挺做媒人 一個娘仔中阮意 中阮娘子伊有尪
〈一夜差錯〉
一時做差錯 事到無奈何 當初糊塗 貪著極樂道
無想善惡報 才著抱恨心頭嘈
夜間無人知 對死哭返來 自由戀愛 引阮入悲哀
鴛鴦同池內 禍端獨擔大不該
錯食風流飯 淚滓準菜湯 面色青黃 悽慘刈心腸
腹肚那掩矼 看卜按盞乎人間
〈速度時代〉
(一)
(男)汝的目周真妖嬌 (女)怎樣真妖嬌
(男)射來射去真難料 (女)無像恁的心肝快翻僥
(男)誰人親像天氣快翻僥 (女)今日結婚隨解消
(男)像恁翻僥 害人想思難治療
(合唱)速度時代 戀愛無認真無必要
其實這三首歌都有不同的主題,比如〈桃花過渡〉講的是一位「撐船人跟女乘客的對答」。但後來〈桃花過渡〉竟然成為史上第一首以「敗壞社會風俗」為由的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