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衍後代是生物天性,不管是賀爾蒙作祟、或情愛魔力使然,人類交配若無外力介入,女人更年期之前,生育期長達35年,總共能排160顆卵子,一生平均懷孕15次,產下10個嬰兒,每個哺乳期約2年,最終有7到8個孩子順利長大。
生理健康的夫妻,就像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所告誡的那樣,可能跟兔子一樣拼命生孩子,然後為了養育下一代,終生壟罩在沉重經濟壓力下,無暇追求自己的夢想。

佛洛伊德:生育自主是人類的重大勝利
主張人類一切行為都與性欲息息相關的精神分析鼻祖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00多年前說過:
「如果人類繁殖行為,能夠提升到自願且自主的層次,與人類自然衝動的滿足有所區別,…..理論上,那會是人類的重大勝利。」
避孕發明始自5000年前
生育問題帶給人類的挑戰,由此可知。綜觀人類歷史,歷世歷代在避孕問題上,發揮許多創意。西元前3000年的埃及壁畫就有保險套圖像,西元前1850年的記錄,曾出現一款調配藥劑(鱷魚糞便、蜂蜜...),據稱置入女性體內,就能阻擋並滅除精子。
西元前600年,希臘人在北非殖民地(利比亞)發現一種松香草属(Silphium)植物,可以用做女性口服避孕藥或塞劑。它的避孕功能強大,產量卻很少,其他地方也種不活,到了西元前1世紀,價格已經比等重的銀子還高,沒有多久就從徹底滅絕。
西元1640年左右,英格蘭人為了預防性病,開始販售魚類或動物腸子製成的保險套,另有傳說稱,保險套是英王查理二世的御醫康頓伯爵(Earl of Condom)的發明,好幫風流主子預防感染梅毒。
18世紀義大利風流情聖紀實作家卡薩諾瓦(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也紀錄自己,使用羊的膀胱作為保險套。那個時期,羊腸、魚鰾、動物膀胱都屬於奢侈品,市井小民沒甚麼機會接觸。

早期橡膠保險套 感覺像腳踏車內胎
現代型式的避孕措施,始於美國人查理.
1922年德國猶太人弗羅姆(Julius Fromm)研發出液態乳膠製程,能做出輕薄、無異物感的保險套。無論是羊腸保險套(Condom)、橡膠保險套(Rubber)、或乳膠保險套(德文Fromms),男人只在尋花問柳時預防性病,不會用來幫妻子解除生育重擔。
女性口服避孕藥的問世,必須歸功於20世紀初美國人權鬥士桑格(Margaret Sanger)的畢生努力。美國國會1873年通過《考姆斯托克法》(Comstock Law),嚴格禁止郵寄散布「淫猥」書籍、圖片、以及「任何避孕、有助流產的用品」,導致一般民眾無法接觸節育資訊,也讓婦嬰難產死亡情況居高不下。
女性身體自主 催生避孕藥丸問世
桑格的母親就是一個例子,她信奉天主教不避孕,49歲難產死亡以前,22年間懷孕18次,順利產子11次,最後7個孩子存活。排行第6的桑格,長大在貧困的紐約下東區當護士,目睹低下階層婦女生個不停、或難產死亡的悲慘處境,決定跟漠視婦女人權的法律開幹。
1914年桑格出版《節育週刊》(Birth Control Review,原名The Woman Rebel),專門討論避孕那檔事,1916年開辦美國第一家節育診所,她因此被判「妨礙公眾利益」罪,進感化院服監30天。

桑格一直希望,世上能有神奇藥丸讓婦女服下輕鬆避孕,1950年代總算有科學家翟若適(Carl Djerassi)研發出口服黃體激素,婦女服用後,身體就類似懷孕狀態,會自動停止排卵,進而達到避孕效果。
隨著女性避孕藥、避孕器陸續上市,佛洛伊德口中計畫生育的理想,終於得以實現。從此,下一代能在父母期待下誕生,有別於男女表達親密的閨房性愛。
台灣墮胎數高於新生兒數
避孕知識的普及,大幅減少婦女墮胎的情況。2008年統計來看,15到44歲年齡層婦女,每1000人有28個人工流產個案,其中49%屬於不安全的非法手術。
尤其是開發中國家,估計2億2200萬婦女不知道、沒有機會接觸避孕措施,導致每年5400萬個意外懷孕、2600萬次墮胎;沒有中止懷孕的婦女,另有約7萬9000死於難產、110萬個嬰兒未能存活,因此放棄教育、職涯規劃的女性不計其數。
少子化問題嚴重的台灣,近年則是墮胎數高於新生兒數,顯示包含避孕知識在內性教育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
今日隨手可得的各種避孕選擇,其實來自幾百年來許許多多人的努力,這些避孕小物在舒適度、方便性上,也許仍不盡理想,但是請務必瞭解,每一個選項,都是許許多多前人的努力與祝福,好好為自己挑選一個吧!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