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莉風災崩塌地沉寂近20年解套 萬芳自救會怕變下個林肯大郡

2001年納莉颱風,引發台北萬芳社區山坡地崩塌的康和建設建案,在萬芳自救會陳情下,該案沉寂了近20年。示意圖,非本新聞事件。(資料照,新北市都市更新處提供)

立法院2017年通過《危老重建條例》,讓屋齡30年以上、耐震能力不足的建物得申請重建並獲容積獎勵,讓1979年取得建照的山坡地建案(俗稱「老丙建」)獲得翻身契機。2001年納莉颱風,引發台北萬芳社區山坡地崩塌的康和建設建案,在萬芳自救會陳情下,該案沉寂了近20年,但2年前土地由興富發子公司潤隆建設取得後,已重起爐灶,受惠於台北市議會《都市更新自治條例》鬆綁,該案竟可在山坡地上興建27層樓高住宅,讓山坡地下方、木柵路四段33巷住戶人心惶惶。

20多年前,汐止林肯大郡倒塌事件,凸顯台北盆地周邊山坡地開發案「老丙建」的問題,同屬山坡地的台北萬芳社區,當時組成自救團體,為當地山坡地開發案把關,參加的民眾還包括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等人。

山坡地濫墾。(取自桃園市水保局官網)
2001年納莉颱風引發台北萬芳社區山坡地崩塌的康和建設建案沉寂了近20年,但2年前土地由興富發子公司潤隆建設取得後,已重起爐灶。示意圖,非本新聞事件。(資料照,取自桃園市水保局官網)

2001年納莉颱風重創北台灣,當時鄰近景美溪的木柵路住戶也淹水,木柵高工上方山坡地、由康和建設開發的建案發生擋土牆崩裂,泥土堆積阻塞木柵路四段33巷民宅,由於居民主張康和建設1996年未經當地居民同意,將北二高施工廢棄土方堆置成「加勁式擋土牆」,形成廣大平台,並且在平台上開闢約6米馬路準備興建房屋,居民質疑當初的施工造成山坡地下方崩塌。

萬芳自救會居民後來向法院提起訴訟,並且與康和建設達成協議,康和方面同意「面臨木柵路四段33巷之界線,應自該巷計劃道路中心線向後退縮3公尺,以維6公尺計劃巷道之完整。並在33巷邊設置排水溝,並將沿邊界線設置之擋土牆全部變更為30度緩坡……」。

由於康和建設大股東、味全集團黃南圖,後來因為投資中國失利,在2001年過世,康和建設也在2001年發生連續跳票,讓康和建設在萬芳社區的建案因此跟著延宕,土地開發案就這樣沉寂近20年。然而,原本與黃南圖共同創辦康和建設的「帝國建設」鄭國華家族,這段期間對於土地開發案始終處於「鴨子划水」狀態。

「康和建設位在萬芳的土地幾年前就被建商相中」

據了解,由於台灣房市近20年的大多頭行情,讓台北市大面積建地愈來愈稀有,內湖、北投、文山區境內山坡地地勢平緩地區,早在1979年山坡地搶建年代就已興建5樓公寓,包括萬芳社區在內都有都更需求,建商為了儲備土地,早就把目光轉向台北盆地周邊的山坡地建地,康和建設位在萬芳的土地幾年前就被建商相中。

20190219-苗栗石虎專題,山坡旁正在興建的農舍。(甘岱民攝)
台北市大面積建地愈來愈稀有,內湖、北投、文山區境內山坡地地勢平緩地區,早在1979年山坡地搶建年代就已興建5樓公寓。示意圖。(資料照,甘岱民攝)

2016年台灣金服拍賣康和建設位在萬芳路26巷3000坪「住二」土地,當時底價為2億4880萬元,最後由「吉美建設」標走,當時吉美建設總經理林進輝表示,「吉美在該處有一都更案洽談中,目前同意比率已超過90%,標下該地可合併開發。」

康和集團鄭國華家族這段期間雖然受限於康和建設的債務,但過去十多年來也沒有閒著,2009年康和集團將部分「住二」土地分割出售給6名康和集團員工,2018年底,更將萬芳段二小段162地號等33筆土地,以23億8410萬元價格,賣給了興富發子公司潤隆建設。 (相關報導: 在印尼鳳梨田2個台北市大 鳳梨罐頭大廠台東興業竟源自「美方不放心」? 更多文章

「吉美與潤隆建設取得萬芳山坡地時間剛好在危老條例放寬前後」

根據潤隆建設當時公告重大訊息,潤隆向康和證券子公司「華和資產管理」取得之8870.19坪土地,其中有高達8210.13坪「住二」土地,是台北市政府於1979年為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透過《都市計畫法》所劃定的山坡地區,也就是所謂的「山限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