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灣房地產市場在高房價、政策干預與國際經濟不確定性下持續震盪。展望2025年,市場將進入「結構性轉折點」:房價雖難大跌,但將出現明顯分化,買方信心仍疲弱,政策方向持續影響市場節奏。
以下是品嘉建設胡偉良對2025年房市的五大趨勢預測:
一、「價穩量縮」將成常態,交易熱潮難再現
在央行持續限貸、政府打炒房政策未鬆手的背景下,2025年房市不再具備大牛市的條件。房市將邁入衰退週期,成交量恐持續低迷,唯有部分區域(都更熱區、重大建設帶動區)會維持一定熱度。
房價將進入「撐住但不漲」、「有價但難賣」的階段。對建商而言,將面臨高庫存與銷售週期拉長的挑戰。
二、房市出現「區域極化」:蛋黃不漲、蛋白撐盤、蛋殼續跌
‧蛋黃區(市中心):價格高漲,換屋族難以支撐,高點盤整;未來除非都市更新成功,否則成交清淡。
‧蛋白區(捷運+機能):仍具剛性需求支撐,若產品設計與價格合理,有機會維持去化。
‧蛋殼區(邊緣重劃區):過度推案、生活機能不全,將出現價格鬆動、拋售潮甚至「套牢化」現象。
→ 選對地點、產品,將是2025年最重要的決勝關鍵。
三、都更與危老案量爆發,將重塑供給結構
在新青安推動、土地取得困難、老屋持續增加的背景下,2025年將是都市更新元年。特別是北市與新北核心地段,開始出現高密度整合案、建商間聯合開發案、AI+BIM技術導入案。
這波都更熱潮,將成為房市「結構性翻新」的力量,但也會進一步拉大新成屋與老屋價差,使改建機會較小的老屋貶值現象加劇。
四、央行將持續金融穩定政策,限貸與信貸審查不會放鬆
2025年仍將是「中央銀行防泡沫」的一年:
‧不動產貸款成數限制將持續;
‧豪宅、法人購屋仍會受到壓制;
‧首購族優惠將有限,但「非首購」壓力增大。
這代表市場資金成本持續偏高,短線投資型買盤將更難生存。
五、人口、稅制與通膨共同重構市場價值判斷
‧少子化+高齡化趨勢明確:需求總量將收縮,未來將更看重「住宅品質與區位」,非量取勝。
‧囤房稅改革推進中:將改變多屋族持有行為,迫使部分投資戶出場。
‧通膨持續+物價上行:建築成本不會下降,未來房價雖難大漲,但也不會暴跌。
房市將從「價格期待」時代進入「價值重估」時代,買方回歸理性,賣方則須調整心態與定價策略。
品嘉建設胡偉良:2025將是「沉潛年」,也是換局年
若說2023、2024是「價格撐住、信心不足」的過渡期,那麼2025年將是房市進入「新價值共識」的開始。
不論是買方、建商、政府,若能提前掌握五大趨勢方向,順勢調整策略與規劃,反而能在平盤盤整中找出下一輪增長的突破口。
下一波機會,從判斷趨勢開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胡偉良(原標題:川普風波下,2025年房市趨勢預測:五大走向決定下一輪風向) (相關報導: 台灣少子化、老屋多,未來5年房市怎麼走?胡偉良分析5點解答:這2種房子房價下跌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