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在第一島鏈建立精準打擊中國能力!」美軍印太司令部對解放軍「反介入」戰略的反制:太平洋威懾倡議

2021-03-05 13:08
16830人氣

美國海軍上將菲爾・戴維森(Phil Davidson)最近不斷在各種場合介紹他向五角大廈與美國國會提出的最新計畫—太平洋威懾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簡稱PDI)。該倡議主要針對壓制中國威脅而來,除了提高聯合部隊的殺傷力、加強與盟友與夥伴的關係,還要沿著第一、第二島鏈部署軍隊、設置飛彈防禦網,並且要求國防預算加倍。顯示美軍日益擔憂中國在台灣、東海與南海的蠢動。

《日經亞洲》(Nikkei Asia)5日獨家引述「太平洋威懾倡議」(PDI)的內容,美軍印太司令部認為「對美國而言,未來最大的危險就是常規威懾力的削弱」,因為「沒有令人信服的有效威懾力,中國就會在該地區大膽採取行動,試圖取代美國的地位。隨著印太區域的軍事平衡變得更加傾斜,也讓美國負擔額外的風險,這可能鼓勵對手單方面試圖改變現狀」。

戴維森4日在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發表談話,他也再次強調中國尋求改變印太區域現狀的野心,而且其中與我們高度相關的就是「中國可能改變與台灣的關係」。戴維森認為,美軍防止中國蠢動的機會之窗正在關閉,因為中國可能在2026年之前強行改變區域現況,而且這種改變是永久性的。因此「太平洋威懾倡議」(PDI)就是試圖集中資源,遏制中國的軍事能力。

戴維森表示,PDI的目標是希望說服潛在的美軍對手,讓他們認識到任何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都會伴隨非常高的代價,想在關鍵時刻投送有效的戰鬥力量更是不可能成功。 戴維森1日在一場美軍視訊會議上也指出,美國對中國加強常規軍事威懾的重點有四:包括提高聯合部隊的殺傷力、加強部隊的規劃與部署、強化與盟友與夥伴的關係、以及美軍和盟軍的演習、實驗和創新。

20210205-總統蔡英文日前前往視察天弓飛彈部隊。 (總統府fickr提供)
20210205-總統蔡英文日前前往視察天弓飛彈部隊。 (總統府fickr提供)

戴維森也提到如何善用時興的5G、人工智慧、量子計算來協助美軍增加戰力。不過除了這些還在發展中的科技之外,戴維森也自承,更為重要的倡議核心在於美軍在太平洋區域的戰力必須保持「機動性」,藉由加強與盟邦及夥伴的合作,取得優勢的多領域火力,並且定期展示拒止與威懾的實力。

包括《日經》與《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都指出,具體來說,印太司令部想要在國際換日線以西的第一島鏈部署具有精準打擊能力的聯合武力,在第二島鏈部署防空系統(主要是在關島設置陸基神盾系統),甚至部署能夠進行長期作戰的部隊。戴維森表示,印太司令部在此區域的能力提升,是能否在日常危機中對中國產生威懾力、甚至在衝突中獲勝的關鍵。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風41型」(DF-41)洲際彈道飛彈(AP)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風41型」(DF-41)洲際彈道飛彈(AP)

有趣的是,中國其實也將台灣、沖繩與菲律賓等島嶼構成的第一島鏈,視為其「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的第一道防線,避免美軍進入東海與南海干預中國事務;甚至包括關島與印尼部分島嶼在內的第二島鏈,也在中國阻止美軍接近西太平洋的盤算之內。顯然在戴維斯的規劃下,美軍也認為西太平洋的第一與第二島鏈對於嚇阻中國侵略台灣的至關重要。

《日經》分析,「太平洋威懾倡議」(PDI)的核心是在第一島鏈建立具有高度生存能力的精準打擊網路,包括傳統火砲以及陸基飛彈的部署,尤其這些短程與中程武器基本上都沒有配備核彈頭的可能性。過去美軍針對中國的戰略一直是圍繞著海軍與空軍為主,像是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美國就是緊急調派航空母艦做出有效威懾。但在中國積極發展火箭軍(過去的二炮部隊)之下,「反介入/區域拒止」的策略讓美軍過去仰賴海空力量壓制中國的作法不再那麼可行。

20210222-「夏洛號」(GG-67)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正透過Mk41垂直發射系統,射擊1枚「標準二型」防空飛彈。(取自美國海軍)
「夏洛號」(GG-67)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正透過Mk41垂直發射系統,射擊1枚「標準二型」防空飛彈。(取自美國海軍)

《日經》指出,中國的人民解放軍擁有強大的飛彈戰力,光是短程與中程飛彈至少就有1250枚,但美國卻是空空如也。太平洋兩岸的強權竟有如此差距,主要就是因為美國在冷戰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中程飛彈條約》,禁止研製射程在5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的地基飛彈。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的吉姆 · 里施(Jim Risch)就認為,這個條約不必要了限制了美國的能力,尤其是如今在印太區域部署防禦中國威脅的中程飛彈對美國來說日益重要,一名日本官員也認為此舉對日本有利。

《日經》指出,目前日本共有5萬5千名駐日美軍,這也是駐外美軍中規模最大的一支,但目前美軍並沒有在日本部署能夠攻擊中國本土的飛彈。如果「太平洋威懾倡議」獲得通過,未來飛彈部署勢必成為美日討論防衛分工的重要主題,不過此舉也將成為又一個激怒北京、造成日中關係倒退的可能因素。至於是否可能直接在台灣部署相關武器與戰力,目前可見的PDI報導中均未提及。

20201215-沱江艦發射雄三飛彈。(取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沱江艦發射雄三飛彈。(取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USNI News指出,印太司令部根據2021年《國防授權法》建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希望說服國會通過46.8億美元的預算,支持他們在2022財年的相關計畫,在2023到2027財年,更希望國會通過總計226.9億美元的撥款。《日經》則強調,過去國會在這個區域規劃的預算僅有22億美元(2021財年),但印太司令部一口氣就要求增加一倍之多(以2022財年的46.8億美元為例),直逼華府每年用以對付俄羅斯的50億元鉅資,可見中國威脅對於美國的重要性正在快速提升。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