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在臉書提及考慮停止適用《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簡稱《港澳條例》),引起爭議。跟蔡英文同樣參與起草條例的暨南國際大學公行系教授翁松燃,接受《新新聞》採訪指出,一旦失去「一國兩制」實質地位,香港事務概由北京操作,也就沒有差別待遇的基礎和必要;但因為香港還有自己的護照和貨幣,以及特殊的香港文化,有許多方面的利害關係要衡量。
「一國兩制」本就是權宜政策
蔡英文5月24日在臉書發文說,中國人大會議打算繞過香港立法機制,制定「香港版國安法」,嚴重威脅香港前途,違背所謂的「50年不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她說,如果香港的情勢一旦發生變化,台灣對香港的《港澳條例》可能停止適用一部分或全部,「我們希望香港情況不致走到這一步」。
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翁松燃是國際法和香港專家,也曾長期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並擔任過港府中央政策組顧問。他跟蔡英文同於1990年代參與起草《香港澳門條例》。
翁松燃接受《新新聞》採訪時指出,「一國兩制」本來就是權宜政策,習近平判斷「變」比較可取,判斷英美等外力為抗疫自顧不暇,要香港民主派就範,「50年不變」就被權宜掉了;如果香港不再民主自由,不再是資本主義制,縱使表面和平穩定,中國也要付出很大代價。
翁松燃指出,《港澳條例》以「一國兩制」為前提,賦予香港和港人的特殊地位,英美等國亦有類似安排。一旦失去「一國兩制」實質地位,香港事務概由北京操作,香港和大陸無實質差別,也就沒有差別待遇的基礎和必要。

「強權」換人做,「道義」退居末位
以下是訪談摘要:
問:中國全國人大通過「香港版國安法」,您覺得北京有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中「50年不變」的承諾嗎?
答:「一國兩制」本來就有矛盾性,是一種權宜政策。彼一時,此一時,有新情況,北京審度情勢再作權宜,「50年不變」就被權宜掉了。顯然,習近平判斷,「變」比較可取,事關國家安全、中共威望、習近平個人聲威乃至香港安定,判斷英美等外力為抗疫自顧不暇,要香港民主派就範,有機可乘,乃有此舉。
問: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1984年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是否還具有法律效力?
答:《中英聯合聲明》的效力有三大決定因素:法理、道義和強權。首先從法理上,「協議必須遵守」是基本原則。但是,國際法不如國內法,沒有「政府的權力」可以強制執行。
其次,聲明或宣言(declarations)在國際法的效力次於條約(treaty)和公約(convention),表達的意願常被認為不可強制執行。事實上,《中英聯合聲明》的執行者是北京,英國的義務是交還香港,英國前外相杭特(Jeremy Hunt)曾說中方若不遵守《中英聯合聲明》的「後果嚴重」,這個說法顯得空洞沒有著力點。 (相關報導: 英國外相挺香港:中國若不中止「港版國安法」,將擴大「持英國海外護照港人」的居留權 | 更多文章 )
從道義上來看,英國不應把香港居民的命運交給不尊重人權的中共政權,《中英聯合聲明》是英國的下台階;北京當局在這紙聲明上,承諾「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這是權宜辦法。時移事遷,中國強權崛起,道義退居末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