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筆記?心理學家公開獨門方法,掌握4步驟再複雜的內容都學得會、記得住

找到方法做筆記,讓學習事半功倍!(圖/Sarah Shaffer@ unsplash)

有種強大的資訊轉換方法叫做彼得法。誰發明的?好吧,就是我啦!可以說,我多年來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學習的過程,並且熟悉所有現存的做筆記模式。這個方法結合了我認為最全面、最有用的系統中的優點。

彼得法使用四個步驟來做筆記,從而加深你對學習科目的理解。比起普通的筆記方法,彼得法的確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這就是它更有效的原因(不好意思,這本書裡永遠不會有任何捷徑,只有更聰明的方法)。

彼得法並不是那種簡單、被動式地筆記術,它會強迫你畫出重點,逼迫你用自己的話擷取出重要資訊。它讓你能夠以一種可靠的、系統性的方式來處理並詳細說明你正在學習的資訊,從而使學習和保留住學習的內容更加容易。

這四個步驟是:一、盡可能詳細地做筆記,二、用你自己的話總結,闡明意義以及記下問題,三、把這一段資訊和整個課程連結在一起,然後四、回答其餘問題,接著再次總結不同的部分

第一步驟

像平常一樣如實做筆記。

抄下你需要知道的資訊,但是在每一條筆記下方留兩行空白。這兩行空間是留給第二和第三步驟處理並分析資訊時要用的。為了能夠記住最多內容,最好在完成課程、看完影片或閱讀完之後立刻進行這些後續步驟。所以,第一步驟就像平常一樣盡可能詳細地做筆記。

例如,如果你正在研究亨利八世國王的飲食,你可以寫下(以下都是為了說明而虛構的資訊):

亨利國王和他的宮廷一次就吃掉多達二十種不同類型的肉。如果提供低於二十種,被認為是對當時貴族的侮辱。也有提供蔬菜和葡萄酒,但重點在於肉類,因為肉被認為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第二步驟:

一旦寫下最初的筆記之後,你就可以開始進行真正區分彼得法和其他形式的筆記。

從你剛剛留白,每條筆記的第二行開始,用一個完整的句子總結第一步驟寫下的內容

重要的是不要只是重抄第一步驟的內容,即使你是用完整的句子做筆記。重點在於用自己的話,將筆記轉換成有助於你理解其意義的語言文字。在理想情況下,你可以得到更深的領悟。

請設法在資訊中建立聯繫以及找出關聯。

這並不適用於每種資訊,但是無論如何,還是請這麼做,因為這個動作雖然看起來很多餘,但是「重複」有助於強化腦海中的知識。

強調用自己的話以及連貫完整的句子來重新描述,當中需要你用自然而然的方式處理資訊,並且仔細考慮它的含義,從而使這些資訊在腦海中更加牢固,而不只是單純重複而已。

當你重新改寫前面的例子時,你可以寫:

亨利八世的飲食主要是肉類。在那個時代,富人和貴族期望有很多不同的肉,當提供的種類太少時,他們會覺得受到侮辱。葡萄酒和蔬菜就無關緊要。

在筆記的第二行,你也可以列出對於第一步驟筆記的任何問題。這是你在了解全貌時所需釐清的疑問,所需填補的知識落差。在你進入彼得法的下一步之前,請仔細想想這些資訊可能引導的方向以及所有的含義。無論你能否回答,對這個科目進行深度思考以提出問題,將有助於你記住這些資訊。 (相關報導: 上完課、聽完講座,內容就忘了一半?因為你還沒學會這3種筆記寫法! 更多文章

你可能會對亨利八世的飲食有疑問,例如:「如此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對健康有什麼影響?」或是「有多少人每天都要吃那麼多肉,他們是怎麼做的?」或者「相較之下,農民都吃些什麼?」又或者「對其他文化或國家的貴族來說,什麼才是高地位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