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輕上班族年繳10萬「人際稅」!嚮往日本工作,請先做好這11項覺悟

日本傳統商社上班族需要的11項特質。(製圖/許世哲)

不少人看準日本的高收入,根據求職網站調查,有近7成台灣上班族有赴海外工作打算,日本更是人氣首選,支持度高達4成。確實日本所得高、生活品質也高,但日本飯碗真的好捧嗎?以一般商社上班族而言,我整理了11項該有的特質,投履歷前不妨先來自我檢測一番。

1. 超級守時的生理時鐘

日本人非常重視準時,遲到就是給人添麻煩,行程皆以分鐘為單位安排,只准早到不准遲到,也不容許任何藉口。不只於公如此,就連朋友私下相約,早到個五分鐘十分鐘都是基本的。以東京為例,上班族往往住在埼玉、神奈川等近郊,每天通勤動輒數十分鐘,女性更得早起化妝,即便碰上寒流也沒賴床權利。

2. 不容請假的強健體魄

日本沒有颱風假舉世皆知,碰上大雪也要照常上班上課,雖然有薪休假多,能休完的日本人卻少之又少,積假狀況與台灣上班族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就連感冒發燒都不愛請假,因為「事情做不完,更會給其他同事添麻煩」,就連市面上的感冒藥都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壓抑症狀為訴求,真的是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

3. 事事發信回報主管的耐心

日本傳統職場重視倫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報連相」(ほうれんそう,報告、聯絡、商量的縮寫,與日文「菠菜」諧音)管理,一件事從企劃到完成,中間必須經過無數次信件往返,原因不外乎要「知會上司」。不但基層覺得做事窒礙難行,主管每天也被看不完的信件跟訊息淹沒。

4. 千杯不醉的一副好肝

日本職場重視協調性,不但上班時間要合作無間,下班了還常辦餐酒會聯絡同事感情,一個月會有個2、3次,若擔任需要應酬的業務職,要出席的飯局就更多了。

日本的餐會少不了酒,更愛啤酒燒酒威士忌紅酒輪番喝,一攤不夠還要二次會三次會,幾番續攤喝下來沒完沒了,趕不上末班電車事小,隔天宿醉還得上班才頭大,所以靠近鬧區的超商藥局裡一定會有解酒液跟護肝藥專區,早晨往往可以看到在門口為肝乾杯的上班族身影。

超市裡的解宿醉藥品專區。(圖/shuz@Photozou)
超市裡的解宿醉藥品專區。(圖/shuz@Photozou

5. 突破玻璃天花板的日本護照(最好還要是生理男)

沒有日本國籍,在日本職場要出頭可能很難。日本近年推動「脫日本企業化」,根據厚生勞動省2014年的調查,52%以上企業有採用外國人才的意願,但產業別依然侷限於「有國際佈局需求」的資訊業、運輸業,或者「服務外國人需求」的零售、餐飲、旅宿等服務業,未必合乎外國求職者的理想。

到日本工作,日文能力當然要好,但隨著陸客遊日潮退燒,中文能力不再絕對吃香,英語能力需求更高。再者,組織內仍然存在看不見的玻璃天花板,2012年2月東洋經濟Online針對1117間企業的統計顯示,肯讓外國社員擔任管理職的日本企業只有10%左右,就連日本IBM這般外資大公司,外籍主管比例也只有0.9%,更別提社員數不到300人的一般中小企業了。 (相關報導: 亞洲女性最愛彩妝,在日本竟被誓言抵制!資生堂對在職媽媽的政策有什麼改變? 更多文章

對赴日工作女性而言,玻璃天花板還不只外國國籍這層,即便以女性市場為主的資生堂,女性主管的比率都不到3成。日本職場直至今日仍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學歷良好的女性職員,也會被交辦泡茶影印等雜事,婚後更往往被迫走入家庭,留在公司也難以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