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工作就是人生勝利組嗎?3大問題讓日本企業在全地球都找不到人才!

日式企業的職場潛規則讓外國人越來越不嚮往進去工作(圖/Azlan DuPree@flickr)

最近Nikkei Business有個有趣的專題報導,標題是「日本企業在整個地球上都找不到人」(日本企業は地球どこでも人材不足」,簡單講是談關於日本企業人才策略的文章。

這網站裡也有好幾篇文章討論日本企業積極招募外國人才,主要因為日本人口負成長,年輕的工作人口趨於減少,部分也因為經濟環境改變,需要外國人才來打開這個局面。這個話題討論久了,讓大家有一個感覺是日本「國內」比較缺人,在日本「國外」應該就沒有這個問題,這也是所有日本企業有的「錯覺」。

Nikkei Business的專題就是告訴大家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日本企業在國內找人難,在國外找人更難! 裡面舉一個例子是,在今年(2015)年初,日本國內的人力仲介,竟然開始徵起想到墨西哥的日本企業去工作的外國人,原因就是這些日本企業在墨西哥找不到人,反而要從日本國內找。

為什麼會到處都找不到人呢? 其實就是因為日本企業對於「人才策略」上有許多令人垢病的地方(可能很多在日本企業工作過的人想立刻跳出來發言),這次由日本當地最權威性的商業雜誌來整理給大家看。

薪水低:不了解世界的薪資水準

「部分日本企業的問題在於,以為用低薪可以找到優秀的人才。」Adecco在Mexico的採用經理直接明講。

很多日本企業因為日本國內長期的通貨緊縮,薪水沒有漲,所以國外員工的薪水也沒有漲。以日本企業自己的角度來看,或許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 但是從競爭的觀點,其他當地的外資企業都根據當地的物價調整,這樣的結果,日本企業的薪水相對來說變低,找不到人也是自然。

文中講到一個例子,日本一家ERP顧問公司Workapplication在2004年時就想過要進軍中國市場。當時的想法是如果在東京員工的薪水是600萬日幣,以當時在江蘇省的物價來說,就用300萬日幣在江蘇找人,對公司人事上來說比較公平。最後的結果就是找不到人,兩年後退出中國市場。2010年再進去的時候,給薪水的想法完全改變,給在上海的人的薪水跟在日本的一模一樣。

「簡單講,日本就是太看輕新興國家找人的難度,以為薪水或者是昇遷的制度不改,大家還是會想來日本企業工作,如果說是作業員,用過去的薪水可能還找的到人,但想要找10%top的人才,不用一樣的薪水是沒有辦法的,這就是在國際化市場人才競爭的採用方式。」

不公平人事制度:自以為合理的「差異化」

在日本企業常感覺有兩種人,一種是日本人;一種是外國人。衍生出來的是不同的人事制度,也常常蘊釀出「不公平」的氛圍,這也是很多人不想進入日本企業(或離職)的原因。

去年(2014)10月,在泰國的一家日系汽車零件廠商發生了罷工的事件,生產線停工、員工吵著要談判,了解罷工的原因是「廁所岐視」。從2014年開始,公司實行了一個新的政策,把辦公室跟工廠裡的廁所分成日本人跟泰國人用的兩種。後來,泰國人看到泰國人用的廁所很髒,反觀日本人的廁所很乾淨,後來爆發了不滿。 (相關報導: 如果你是這3種人,可以考慮把「到日本工作」放入職涯規劃! 更多文章

後來談判上的討論,大家了解了這個政策的原因。本來廁所都是大家共用的,但是泰國人每次都把廁所弄的很髒,所以後來日本人自己討論的結果,決定把廁所分開。演變成「泰國用髒廁所」的原因,只是泰國人自己沒有保持乾淨,日本人比較注重衛生,如此而已,並沒有特別的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