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雞有打生長激素嗎?為何薯條放6年不會壞?揭秘4大「速食傳說」,公開業者沒說的真相

速食的美味總伴隨許多謠言,像是速食是因加了過多的防腐劑而導致放再久都不會腐壞?炸雞的雞肉是否有施打生長激素?但其實都誤會大了!(圖/取自youtube)

速食快速美味的背後,卻有各種謠言搞得人心惶惶。然而,這些言論到底是真是假,《食力》從雞肉到薯條的都市傳說帶你一探究竟。

傳說 1:速食炸雞打生長激素?

速食店的各種雞肉產品,如雞塊、雞米花、雞腿等等,不僅多汁美味且送餐速度快,而被消費者奉為經典。但一次性大量產出的雞肉產品,卻讓人也不禁質疑,速食業者所需要的雞肉量如此龐大,飼養戶是使用何種手段達到此供應量?甚至有民眾誤以為雞隻是注射了生長激素才讓生長速度加快。

根據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億乘的說明,「因育種技術的發達,目前國內白肉雞的飼養期間一般在33至35天即可。」因為育種技術進步,且透徹地了解肉雞飼養所需要的營養條件,才讓現在的雞隻品種無論在肉質及生長速度上,都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飲食需求。

因此事實上,肉雞生長會有如此快的速度,跟生長激素無關,生長激素成本高昂,1毫升的生長賀爾蒙就要上千塊,而一隻白肉雞才1百多塊,使用上不符合經濟效益。

傳說 2:無「鹽」薯條讓人好無言?

有網友指出,只要在點餐時跟櫃台說「我要無鹽薯條」,你便會得到現炸且不加食鹽,也就是無氯化鈉(Sodium chloride,NaCl)的薯條,讓人可以不用擔心鈉含量、無顧忌地大量狂吃。

但其實薯條在送達店面烹煮前,為了確保薯條在處理過程中能保持色澤及口味上的穩定。已經會添加酸式焦磷酸鈉(Sodium acid pyrophosphate)等鹽類,確保薯條在經過冷凍之後顏色不會轉灰,而能保持原有的金黃色。因此,你以為於店面油炸過後不加食鹽便能吃到無鹽薯條,但其實你吃到的不是「無鹽」薯條,而是已經在前處理階段加過鹽的「少鹽」薯條。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發布的《成人與兒童鈉攝取量指南》指出成人每日鈉攝取量為2000毫克以下。至於台灣衛生福利部則是建議1歲到3歲的孩童每日鈉攝取量不宜逾1400毫克,4歲及以上不宜逾2400毫克。然而,根據台灣麥當勞所提供的營養標示指出,一份中薯便含有440毫克的鈉含量,然而,這並未考量前期所加的鹽含量,因此無論是有鹽或是少鹽薯條都要少吃一點比較健康。

傳聞 3:吃薯條可以治療禿頭?

一項日本的實驗指出,「二甲基聚矽氧烷(dimethylpolysiloxane,DMPS)」,能培植出活化毛囊的毛囊細胞(hair follicle germs,HFGs),並為毛囊再生提供能量,進而成功地讓老鼠的毛囊細胞再生,由此推論該化學物質或許有助於治療禿頭。

且因為薯條油炸時,也會在薯條中添加二甲基聚矽氧烷避免油炸時產生大量泡沫。綜合前述兩者,話傳來傳去轉變成「因為薯條裡有這個成分所以能夠治療禿頭」,許多人為此感到驚奇並熱烈討論。 (相關報導: 為什麼有些人眼睛不大,卻「明亮有神」會電人?因為他們特有的「眨眼方式」跟你不同… 更多文章

然而大家都誤會大了!其實這項實驗是將二甲基聚矽氧烷添加在培養毛囊細胞的「培養基」上,並讓這個新設計的培養基上長出更多量的「毛囊細胞」,毛囊細胞才能讓實驗的小鼠長出新的毛囊。因此,若直接斷言吃薯條能治療禿頭,則是將實驗前後結果直接套在一起,而忽略了中間的過程,意義不大。單純「食用」二甲基聚矽氧烷不會促進頭髮生長。此外,並非每個國家的薯條,在加工過程中都會使用二甲基聚矽氧烷,,因此「吃薯條能治療禿頭」這個說法是完全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