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血糖比較高,但還不到我們稱為糖尿病的程度。你可以說,這群人的血糖值是「平常以上,糖尿病未滿」。
什麼時候血糖值會叫做「平常以上,糖尿病未滿」呢?有三種方式可做評估:
1. 測量空腹血糖值就是請患者抽血前前八個小時不能吃東西,若空腹八小時抽血,血糖值小於100 mg/dL是正常的;超過126 mg/dL是糖尿病。若介在100到125mg/dL之間,是糖尿病前期。(有些機構已將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下修到空腹八小時血糖大於110mg/dL,我們這裡採用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標準。)
2. 做口服葡萄糖測試這種檢查方式應該很多準媽媽都經歷過,需要喝糖水!檢查前先請患者空腹8小時,然後喝75克葡萄糖水,兩小時後抽血檢測,若血糖值小於140mg/dL是正常的;超過200 mg/dL是糖尿病。若介在140到199mg/dL之間,是糖尿病前期。
3. 抽血檢查醣化血色素(簡稱為HbA1C)血紅素是在紅血球內負責運載氧的蛋白質,葡萄糖如果與血紅素結合後,會形成「醣化血色素」。如果血糖愈高,與葡萄糖結合的血紅素就變多,醣化血色素的濃度也就愈高。檢查血中醣化血色素的濃度,可顯示過去2到3個月來的平均血糖數值,過去醫師常利用這數值來看糖尿病患者是否有好好控制血糖,而現在醣化血色素也納入了診斷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行列。若醣化血色素小於5.7%是正常的;超過6.5%是糖尿病。若介在5.7%到6.4%之間,是糖尿病前期。(這種檢查方式不適合懷孕婦女或血紅素有變異的人。)
壞消息是,糖尿病前期的族群很容易進展到罹患糖尿病!事實上,就算僅在糖尿病前期,有些高血糖造成的併發症,尤其是高血糖對心臟、血管、腎臟造成的傷害,已經悄悄啟動了!長期下來會面臨中風、心臟病、腎病變、失明、截肢等等後遺症。想了解更多,請看「你有糖尿病嗎?」
好消息是,被診斷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早一步知道自己血糖出了問題,這就是做出改變的契機!如果願意調整生活型態,血糖是有機會回到正常值的。血糖正常,你就能避免許多高血糖帶來的後遺症。
因此,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不知道,怕的是不在乎,而確實糖尿病前期患者裡,多數不知道自己已經處在這種血糖值「平常以上,糖尿病未滿」的曖昧之中。
胰島素由胰臟分泌,是個能調節血糖高低的荷爾蒙。我們吃進食物、轉化成血糖,而胰臟在進食時分泌胰島素,輔助葡萄糖進到細胞,變成肌肉與其他器官的燃料。
假使在我們進食後,身體無法製造足量的胰島素,或是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夠敏感,血糖就降不下來,許多過量血糖堆積在血流裡,讓眾器官泡在糖水中,就會大幅影響身體健康。
那麼大家一定會問,哪些人應該要接受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檢測呢?
2. 所有體重過重(BMI超過25 kg/m2)且有以下任一個危險因子的成年人:
★過去曾被測到醣化血色素HbA1C>5.7%,或曾有超標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測試數值過高者。★一等親患有糖尿病★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小孩出生體重大於4.1公斤的女性★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或正在治療高血壓的人★患有多囊性卵巢的女性★生活缺乏運動者★抽血發現高密度膽固醇數值小於35 mg/dL,或/及三酸甘油脂數值大於250mg/dL的人★有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等胰島素阻抗問題
如果數值正常,要記得至少每三年檢查一次,如果原始數值讓人擔心,或已達糖尿病前期的標準,就要每年檢測。若還有其他罹患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可能還會檢測的更頻繁。
至於該怎麼做才能逆轉勝,請注意體重控制、規律運動、與注意飲食內容都是很重要的。
控制體重
改變飲食選擇與建立運動習慣,少吃精緻澱粉,多吃含纖維的蔬果,每天攝取的熱量少個500到750卡,讓體重持續下降,就算是只降低原始體重的5%,也是有幫忙。像是原本一百公斤的人減重個五到十公斤,後續進展到糖尿病的機會也會下降一些。
減重之後大家覺得最難的大概就是維持不復胖,因此一定要打從內心養成不暴飲暴食及胡亂進食的態度,不能想說體重下降了就毫無忌憚地一直吃吃到飽為止。還要養成每周固定共75分鐘到150分鐘的運動習慣,才有可能控制體重。
規律運動
工作型態的變化讓許多成人沒有天天運動的機會,但請記住,要活就要動,沒有運動,身體利用葡萄糖的效能就變差。像是若在少吃、減重時多配合運動,不但會增快減重時的速度,也會讓自己感覺更棒。
營養控制
對多數人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決定要吃什麼」並「遵從健康飲食的計畫」,或常常更換飲食計畫,聽到哪個食譜可能會減重就去試,沒幾天又覺得好辛苦吃不下去。其實目前沒有一個指標適用於每個人,能指引我們說每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各要佔多少才是最棒的,這是因人而異的,每人適合標準可能不同,但有些大原則還是要掌握:
要記得避免糖分的食物及飲料,避免攝取反式脂肪。
喝酒的話,每天女性不要超過15公克的酒精,男性不要超過30公克的酒精。
針對維他命、礦物質等微量元素,若本身沒有缺乏的話,沒有證據顯示補充會有好處。
鈉的攝取量每天要小於2,300mg,我們每天吃的鹽巴、醬油、味精、烏醋、番茄醬等調味料都有鈉,若吃餐時不停加調味料,或經常外食,都很容易攝取過量的鈉。而你隨手拿一包泡麵看看成分表的話,會發現泡麵的鈉含量可能都超過1000mg了。這還是一般人的飲食建議,若你已患有高血壓,每天鈉的攝取量要小於1500mg!所以務必注意食物及添加物的選擇。
目前歷久不衰的飲食方法是地中海飲食,你可以參考這篇「有益心血管、減少失智症的地中海飲食」獲取更多資訊。
良好睡眠
能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每天睡七到八個小時,擁有良好睡眠品質的人高血糖機率較低。相反的,一天睡不足五小時、太早起床、晚上睡不著都會增加高血糖的機會;如果是做早晚班需要換班的工作,或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等睡眠問題,血糖控制不穩的機會就變高。
戒菸
有菸癮者得糖尿病的機會比不抽菸的人還要高,如果已經是糖尿病前期還是繼續抽菸的話,血糖絕對會更難控制,請務必戒菸,若有困難可讀這篇「成功戒菸有方法,讓醫師來幫助你」。記得,電子菸也不要抽!
至於在糖尿病前期是否需要藥物幫忙,可與醫師好好溝通討論,但「調整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改變策略,絕不是僅僅靠著藥物幫忙就能完全逆轉血糖控制的。被偵測到糖尿病前期患者,因為通常都沒有症狀,所以很難相信自己健康狀況有了警訊。但請千萬別先覺得醫師、藥商是為了要賺你的錢才編織出疾病,要面對、了解、並願意從本身做出改變,血糖控制回穩,才能避免後續更多併發症。萬一不做改變並有「愈來愈渴、常想尿尿、疲累視力、模糊」這些症狀,就要擔心是否已經進展到糖尿病了!(更多症狀,請看這一篇「你有糖尿病嗎?」)
文/白映俞醫師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照護線上(原標題:高血糖的前奏 – 糖尿病前期)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