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歷史慘劇讓立陶宛更捍衛自由

2021年6月14日,立陶宛紀念大驅逐事件80周年(AP)

Hi,《世界走走》今天來到近來和中國唱反調的立陶宛,這個「小國」除了曾被蘇聯占領而相當反共,似乎也因經歷過「大驅逐」歷史慘劇,讓立陶宛認定中國迫害維吾爾人的行為是「種族滅絕」。

·中國被「小國」立陶宛激怒

·至少28萬人慘遭大驅逐

·自由得來不易

日前宣布捐贈台灣口罩的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過去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被合稱為三「小」國,當立陶宛決定不再參與中國主導的「17+1」機制,中共喉舌《環球時報》社論嘲諷「立陶宛太小了」,直指全國人口數連中國一線城市的一個區都不到,更稱站在中國對立面不是「小國」該有的樣子。

只是退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互動的「17+1」機制,不至於讓中國這樣氣噗噗,但立陶宛國會還通過無約束力的決議,認定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的迫害是「種族滅絕」,而立陶宛也是繼美國、英國、加拿大之後,第4個國會做此認定的國家,《環球時報》社論就酸:「歐洲國家干涉內政,輪不到立陶宛。」

立陶宛會做出此決議,或許和過往歷史遭遇有關,因為立陶宛在被蘇聯占領時期曾經歷「大驅逐」(mass deportation),前後約28萬人被送往勞改營和強制拘留區(forced settlement),其中多數是女性和孩童,且最後僅1/3被驅逐者倖存回到立陶宛,而此歷史事件在2021年適逢80周年。

80年前遭受首次大驅逐

蘇聯1940年占領波羅的海地區後,隔年展開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和國家安全委員會(KGB)的大驅逐指令,目的在於清除反對赤化的當地人士,並在5月20日至6月20日執行任務,通常男性被送往位於西伯利亞的集中營,且多數人在營內死去,女性和孩童則被送到勞改營或強制拘留區。

不同於集中營和勞改營,強制拘留區還可過著看似「正常」的生活,被送到此處的人也有些移動自由,但只能在許可範圍內移動,整個拘留區被NKVD監視,每個月要到執法機構登記。根據資料顯示,1941年的大驅逐中,立陶宛是受害人數最多的波羅的海國家,約有逾27000名立陶宛人被驅逐。

為了執行大驅逐指令,蘇聯擬定逮捕名單,包括警察、當時執政黨「立陶宛民族聯盟」(LTS)及多個天主教組織成員都被鎖定,最後甚至隨意抓了約2000人來補足名單上的人數,之後在載送被驅逐者的火車上,以各種理由強迫男性和其家人分開,而立陶宛種族滅絕與反抗研究中心(LGGRTC)追出此驅逐中16246人的生平。

20211225-2021年6月14日,立陶宛紀念大驅逐事件80周年(AP)
2021年6月14日,立陶宛紀念大驅逐事件80周年(AP)

35次至少28萬人受害

1941年只是第1次的大驅逐,蘇聯1944年從納粹德國奪回波羅的海地區後,再度展開驅逐行動,原本是鎖定對抗蘇聯的立陶宛游擊隊成員,但在戰爭時期難以落實,因此把對象改為立陶宛裔德國人,約1000人從立陶宛第2大城考那斯(Kaunas)送往棉花廠當勞工,因生活條件太差,首2年約580人死亡。 (相關報導: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更多文章

二戰1945年結束後,蘇聯開始在立陶宛每個郡驅逐50至60個家庭,立陶宛游擊隊成員是首要目標,這些人被稱為「土匪」(bandit),而蘇聯也開條件,若他們肯投降,家人就不會受到傷害,但只是場騙局,1個半月內就有超過6000人遭到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