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婚育危機1》人口「生不如死」爆國安危機 各級政府對應卻如「扮家家酒」

台灣生育率不斷降低,已經成為國安問題。(取自photoAC)

2020年台灣總生育率已降至0.99,更甚者,同年國內死亡人數17萬3156人,也首度超越了新生兒人數16萬5249人,「生不如死」讓台灣人正在劇烈地自然減少。根據民調公司的最新調查顯示,國內未婚男女有高達6成表明婚後無意願生育;已婚無小孩的女性更有72.2%不想生。面對「台灣人消失危機」,有關單位採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台灣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且仍在持續重寫新低紀錄。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截至11月底,國內新生兒人數僅13萬9693人,已然刷新史上同期新低紀錄;且無論年終收盤新生兒人數能否保住15萬大關,都無法改變我生育率再度探底的事實。

台灣人為什麼不生?主因是不婚。然根據民調公司的最新調查顯示,國內未婚男女有高達6成表明婚後無意願生育;已婚無小孩的女性更有72.2%不想生,由此可見不育與不婚雖有高度關聯,但「生與不生」對年輕人來說,可能是更大的難題。

「生不如死」出生人數低於死亡人數

國內生育率低迷的問題雖是冰凍三尺,2020年總生育率更降至0.99,更甚者,同年國內死亡人數17萬3156人,也首度超越了新生兒人數16萬5249人。2021年1到11月最新統計,死亡人數16萬7993人,更較同期新生兒人數13萬9693人足足多了2萬8300人,真的是「生不如死」!

而眼看2022年又碰到華人傳統生育意願最低迷的虎年,長此以往,整個國家的人口結構勢將愈來愈少、愈來愈老……,後果不堪設想。

20211227-SMG0034-N01-黃天如_06_國內近年新生兒人數vs死亡人數
 

台灣人為什麼晚育不育?多數人最直觀的推論就是因為國人普遍晚婚不婚。「結婚」與「生育」表面上是兩件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華人社會中的生育,主要還是發生在婚姻關係中,所以,多數人都頗能認同「催生之前應先催婚」的婚育政策。就連台北市長柯文哲都以「各縣市政府爭相發放生育獎勵金的順序顯然不對」,一度宣布台北市將於2021年起實施結婚獎勵金制度,只是最後政策跳票。

「真是笑死人了,到底有多少人會為了一點獎勵金結婚?更別說為了區區2、3萬元生育津貼就去生一個孩子了,真不知這些縣市首長腦袋裡都在想什麼?」結婚多年卻與另一半堅持過著兩人世界的民雄(化名)說。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台灣社會調查所2021年4月針對國內20~39歲民眾進行的「台閩地區婚育調查」結果也顯示,未婚受訪者未來即使結婚也無生育意願的男性比率竟高65.1%,女性也有59.5%。

更甚者,在已婚無小孩的受訪者中,竟有一半以上(54.43%)沒有生小孩的計畫,其中女性不想生的比率更高達72.2%,是男性不想生比率39.53%的近一倍之多。由此看來,台北市原欲實施的結婚獎勵金制度若真是衝著提高生育率來的,那麼把這筆錢省起來,可能還真做對了。 (相關報導: 婚育危機2》當結婚對數創新低、已婚成為少數,社會能接受非婚生子嗎? 更多文章

經濟因素讓婚姻男女選擇不生

為什麼就算結了婚還是有這麼多人不生?理由很簡單,就是經濟因素。台灣社會調查所所長、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同份調查詢問國內適婚男女不結婚的原因(可複選),男性主要不婚原因就是「沒房」(63.3%),其次則是「收入不夠」(47.7%);至於結了婚卻不生小孩的原因(可複選),男性心中的最痛雖成了「育兒費用太高」(64.7),但「沒房」(58.8%)還是極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