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婚育危機2》當結婚對數創新低、已婚成為少數,社會能接受非婚生子嗎?

各種經濟和文化上的問題,讓年輕男女選擇晚婚甚至不婚。(取自Unsplash)

國人越來越晚婚早已不是新聞,這兩年受到疫情影響,更使得年輕人對結婚興趣缺缺。根據內政部資料,2021年截至11月底,國內結婚對數僅10萬1475對,其中還包括同性婚姻1633對。

根據台灣社會調查所2021年的調查,35歲以下未婚男性有結婚意願的比率為71.4%、女性69.3%,即女性比男性更缺乏結婚意願與動機。究竟為什麼相當比率的台灣年輕女性寧可小姑獨處也不嫁?對社會乃至於國家人口結構產生的重大衝擊是什麼?相關問題應該被嚴肅面對。

「問女性為什麼晚婚、不婚,或者說根本不敢結婚?看看近來最夯的藝人王力宏與前妻李靚蕾有如連續劇般的婚變事件,答案還不夠血淋淋嗎?」早已到了適婚年齡的花兒(化名)說。

初婚年齡2020男性32.3歲女性30.3歲   2021異性婚降至10萬對

數據會說話,2001年國內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0.8歲、女性26.4歲;到了2020年,國內男性平均初婚年齡32.3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則為30.3歲。也就是說時隔20年,國內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延後了1.5歲,女性則是暴風式地延後了3.9歲之多。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對於正值適婚年齡的兩性來說,若只是稍微晚一點結婚可能也沒差,說不定等自己身心靈各方面更成熟一點再進入婚姻,優點還比缺點多,但「不婚」可能又是另一項課題了。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0年國內結婚12萬1702對,為近10年最低、史上次低(僅次於2009年爆發金融海嘯次年結婚11萬6392對)。但沒想到沒有最低,只有更低!2021年截至11月底統計,國內結婚對數僅10萬1475,若扣除2019年5月起才合法化的同性婚姻,異性婚姻甚至只有9萬9842對。

20211227-SMG0034-N01-黃天如_03_近年國內結婚與離婚對數變化
 

或許有人會說,這兩年全球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之中,不要說宴客請喜酒,就連小倆口想要度個蜜月都多有不便,應該是2020與2021年國內結婚對數偏低的主要原因。然而看看疫情之前的2016年結婚對數14萬8349、2017年13萬7620、2018年13萬5322、2019年13萬797……,同樣也是一年比一年少,就知道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不婚不育」持續惡化   20~49歲有偶率僅41.95%  

事實上,國人從早期的「晚婚晚育」,到近年相當比例的「不婚不育」,確實都有跡可循,且顯然有持續惡化的趨勢。 (相關報導: 婚育危機1》人口「生不如死」爆國安危機 各級政府對應卻如「扮家家酒」 更多文章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2020年底的最新完整分析,國人20~49歲的整體有偶率(已婚率)僅41.95%,其中男性為38.3%、女性45.6%,即無論男性或女性,已婚都是少數。若就各年齡層分析,則25~29歲兩性有偶率14.8%,其中男性11.2%、女性18.6%;30~34歲兩性有偶率38.3%,其中男性32.0%、女性45.0%;即使到了35~39歲兩性有偶率也只有56%,其中男性51.0%、女性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