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均GDP已跨越3萬美元(約新台幣96萬2640元),然而,亮麗的數字背後,一般民眾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沉重壓力。房價居高不下,對許多北漂的年輕人而言,居住正義仍是遙不可及。
很難想像,許多剛出社會的年輕人窩在台北精華區附近4坪的小蝸居,就這樣開啟了台北夢。北漂年輕人長期住在沒有窗戶、有如牢房的狹窄空間裡,有些甚至只有2坪多的小蝸居,身心會受到什麼樣的束縛,性格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難道這就是台灣社會送給年輕人的成年禮?
個案一:醫學院畢業後當業務 Elaine窩在4坪小蝸居
陽明醫學院畢業的Elaine,沒有參加國考,像同學們畢業後成為醫生,她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她找到了一家專做復健器材的新創公司,把復健與電動遊戲結合,可以讓長輩們做復健時,有如打電動遊戲,把復健變得有趣,也更有效果。不過,父母親得知她沒有參加國考,一氣之下,斷絕對她的援助。所以畢業後,她在台北市租房子,搬進了4坪小蝸居。
讀了7年的醫學院,為何放棄大好前程,選擇到一家復健器材公司工作?原來Elaine高中時參加啦啦隊,表演活動時受傷,腿部開刀,有一段時間必須復健。大學時,舊傷復發,腿部十字韌帶斷裂,必須取其他部位韌帶重建。
由於自己有切身之痛,她認為,如果從產業面出發,研發最佳的復健器材,搭配電動遊戲軟體,可以提升復健的品質,幫助更多人。從產業面出發,可能遠比傳統的模式,朝向醫院主治醫師的路,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她說,「這個目標太清楚了,所以我決定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疫情期間遠距上班 坐床上與主管、客戶視訊開會
目前Elaine居住的4坪小蝸居,位於民生社區附近,包含衛浴、1張雙人床、小桌子和冰箱,就塞滿了。Elaine每天工作時間超長,下班回到家,常常是8、9時以後,洗個澡,在床上滑個手機,就睡了。對她而言,「這個蝸居就像個小監獄,平時不會想待在房間裡。」
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公司遠距上班,Elaine只好窩在小蝸居裡上班。由於房間太狹窄,她經常坐在床上,與公司主管或客戶視訊開會,把臥室變成了辦公室。
陽明醫學院畢業後,Elaine獨自在台北租了4坪含衛浴的小蝸居,下班後在床上滑手機。(柯承惠攝)
回顧自己漂泊台北10年 沒歸屬感就像個異鄉人
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為何如此委屈自己?Elaine說,剛進這家公司時,自己沒有業務的經驗,最初3個月先實習,薪水不到2萬元,後來轉為正職,薪水才增加。但是,這麼微薄的薪水,自己還想存點錢,只好選擇住在4坪的小蝸居。她說,「我一直想搬出去,但一直搬不出去。」
畢業後在台北租屋的過程中,Elaine曾碰到1個恐怖房東,她租下1間只有2坪多的雅房,與房東同住,但房東沒有給房間的鑰匙,她發現自己出門後,房間裡的東西有人碰過,於是偷偷安裝監視器,結果發現房東趁她不在時,進入房間翻東西。於是很快就搬家了。
個案二:曾智偉的台北夢 想到台北闖一闖
家住桃園的曾智偉,熱愛表演藝術,從小就有一個導演夢,希望有一天像大導演李安一樣,在國際上發光發亮。走上戲劇這條路,他的內心裡,一直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他說,「我很清楚,從事戲劇這一行,不可能賺錢,註定窮一輩子。」
現年31歲的曾智偉,爸媽從事裝潢業,姊姊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從事演員工作,可能受到姊姊的影響,他喜歡表演、繪畫,他發現台北藝術大學有戲劇系,剛好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
就讀中壢高中高三時,他報考台北藝術大學,3月放榜,得知自己考上戲劇系,他非常興奮,還沒有取得高中的畢業證書,就決定獨自北上租屋。從小喜歡做夢的他說,「我一直有個台北夢,想到台北闖一闖。」
不過,當時爸媽不同意,曾智偉為此展開自己的小革命,一個人扛著簡單的行李到台北闖蕩,在新北市頂溪附近租下只有2坪左右,沒有窗戶的雅房,月租約5000元,這是最克難的房間。他說,這個房間是頂樓加蓋,「房間很小,沒有桌子,也沒有冰箱,擺一張床,就滿了。」
大學畢業後搬家20多次 曾智偉展開了蝸居人生
就讀北藝大期間,曾智偉住在學校宿舍,鍛鍊基本功。大學畢業後開始為租房子煩惱,搬了20多次家。每次瀏覽租屋網站時,他會先看看最高單價的房型,究竟有多奢華,作一下白日夢,然後回到現實面,從價格最低的找起,印象最深的是住過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旁4坪含衛浴、沒有窗戶的小蝸居。由於地點好,他沒想太多,先租下來再說。
曾智偉曾住在台北4坪無窗的小蝸居,他布置得很溫馨。(曾智偉提供)
那是1間挑高的小房間,他布置得很溫馨。床的對面是浴室。他形容走進浴室,有如走進一個棺材,每天在狹窄的櫃子裡淋浴,張開雙手就碰到牆壁。
大學畢業後,曾智偉就像寄居蟹一樣,從一個蝸居換到另一個蝸居。為什麼一直住在這麼小的蝸居裡?他苦笑說,「我是個窮藝術家,白天忙著工作,這兒只是晚上睡覺的地方啦!」
個案三:黃俊齡從台南北漂 落腳新北浮洲
老家在台南永康的黃俊齡,父親是大學教授,媽媽也在學校服務,家中有3個孩子,他是老么,從小喜歡在房間裡裝扮自己,做起白日夢,自得其樂。在父母親開明的教育下,黃俊齡高中畢業後,順利考上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追求自己的興趣。
5年前,他從台南北上,來到新北市浮洲,一個位於都市邊陲的老社區,展開北漂人生。
新北市從最熱鬧的板橋往西走,可以抵達浮洲,這是大漢溪與湳仔溝溪沖刷而成的小島,形狀有如一個小台灣。1949年國民黨自中國撤退來台,帶著一批部隊落腳於浮洲,這裡有許多榮民眷村,包括婦聯一邨、婦聯二邨,知名作家朱天心一家就曾住在婦聯一邨,作家愛亞曾住在婦聯二邨。
小小的浮洲,鐵皮屋、小工廠林立,展現各方移民刻苦的精神。目前浮洲設籍人口約1400多戶,最神奇的是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都有,這兒臥虎藏龍,知名歌手蔡琴曾就讀於歷史悠久的中山國小,國立台灣藝專已升格為台灣藝術大學,曾培育出國際知名導演李安、侯孝賢,以及音樂家朱宗慶等人。
黃俊齡最恐怖經驗 出租房舍有如一整排牢房
租屋過程中,黃俊齡看過許多恐怖房舍,印象最深的是,房間有如一整排牢房。(謝錦芳攝)
大二那年,黃俊齡搬進浮洲大觀路附近5坪含衛浴的小房間,沒有窗戶,這個房間與台南老家相比,實在差太遠了。「房間裡擺一張床、桌子、小冰箱,非常封閉,這就是個睡覺的地方。」
黃俊齡說,扣除衛浴之後,這個不到5坪的小房間,讓他覺得很不舒服,幾乎難以呼吸。平時想練習倒立,都沒有辦法。他說,「白天我不會待在這個房間,會另外找個舒服的咖啡館看書或創作。」
浮洲是個龍蛇雜處之地。黃俊齡回憶,曾經半夜在公園裡聽到槍聲大作,連續6輛警車呼嘯而過,警員上前來詢問是否看見特定人物出沒等。浮洲的年輕人到大都市工作,留下的多半是老人,走在路上,經常可以發現有老人家喃喃自語……。
最特別的是,有一天早上,黃俊齡在租屋處套房的廁所裡,聽見自己房門鎖被打開,原來是警察找上門,詢問是否發現某些特定女子行蹤,後來才得知,附近房客招攬金髮女子進房間,引發警察跟蹤而來。
黃俊齡在台南永康的老家,1棟6層樓的透天厝,他自己住1層樓,享有大約40多坪的空間,非常舒適。沒想到,來到嚮往多時的大台北,住進了地點偏遠的浮洲小蝸居。有1天早上起床,他不禁感嘆,「我的世界只有這樣?」不久之後,他就決定搬家。
擺脫蝸居:曾智偉搬進合江藝術公寓 創作「野梅close up」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期間,曾智偉多次參與台灣、法國共同合作的劇場表演,2017年曾到法國巡演半年,開啟了他的「巴黎夢」。談起在法國巴黎巡演期間曾住過國王級的民宿(B&B),法國劇團提供良好的居住空間,那是一整棟別墅,有客廳、臥房、書房、廚房等,裝潢古色古香,宛如小城堡,令他迄今難忘。
從巴黎巡演返台後,曾智偉決定努力學習法語,申請赴法國打工度假。巴黎多彩多姿的生活,讓他大開眼界,認識許多劇場藝術工作者,無奈工作簽證在2019年夏天到期,他必須結束巴黎的一切,打道回台。
回到房價高不可攀的台北,曾智偉再度陷入居住困境,由於積蓄已耗盡,他上租屋網找房,從最小最便宜的找起,找到古亭附近1間4坪含衛浴、無窗的小套房,月租金6500元,馬上搶下來。
這段期間,曾智偉一直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從巴黎回到台灣之後,他心中盤算,究竟要不要再去巴黎發展。好不容易,他接下許多台、法共同合作的戲劇專案,燃起一線希望,有機會再到巴黎巡演。沒想到,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所有合作計畫喊停,他的人生幾乎崩潰。由於所有表演都被取消,最後他只好搬回桃園老家。
曾智偉搬進合江藝術公寓,疫情期間,自家客廳變成創作與排練的最佳場地。(柯承惠攝)
2021年5月,台灣爆發本土新冠疫情,年輕人要在大台北地區找房,困難度更高。一個偶然機緣,曾智偉得知「台灣相信世代協會」推出「給青年一個住得起的家」計畫,他提出申請,7月順利進駐「合江58」藝術公寓,由協會提供25%租金補貼,自己每月只要付擔5000元。
入住合江藝術公寓第一個晚上,曾智偉興奮地睡不著,以前他一直住在不到4坪的小蝸居,如今,不僅房間有2倍大,還有很大的客廳和廚房。對曾智偉而言,能夠住進合江藝術公寓,疫情中在「家裡」創作,實在是太棒的經驗。
今年暑假,他舉辦一系列「野梅close up」沉浸式劇場,透過戲劇為愛滋感染者進行療癒,以自己的戲劇舞蹈專長做為回饋,為冷漠的都市挹注溫暖。
10月底,曾智偉在University Cafe演出獨角戲「他活著」,該劇創作者法國導演Antoine Guillot首度來台執導。(謝錦芳攝)
疫情期間,人們真正感受到死亡的威脅。曾智偉與法國帆船劇團藝術總監Antoine Guillot共同創作一部獨角戲「他活著」,描述一個男子死前的獨白,這是一部探討生命、死亡與愛情的戲劇,最後這個男子雖然死去,但靈魂升上了天。
10月底,法國在台協會贊助下,法國帆船劇團藝術總監Antoine Guillot與戲劇顧問 Dominique Oriol來到了台灣,位於台北民權東路上的台灣相信世代協會University Café變成了小劇場,曾智偉在這裡演出獨角戲「他活著」,一連上演了4個晚上,現場座無虛席,獲得熱烈好評。
擺脫蝸居:黃俊齡搬進浮洲藝術公寓,創辦浮游集團
黃俊齡就讀台灣藝術大學大四那一年,房東倉促要求馬上搬家,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透過朋友介紹,得知「台灣相信世代協會」推出「青年共居」計畫,他馬上提出申請,去年9月住進了浮洲藝術公寓。
「這個老公寓,經裝潢後,讓我有家的感覺。」黃俊齡說,協會提供25%的補助,他只要負擔租金5000元,與室友2人共同享有1個客廳,平時可以進行劇場排練與創作。「現在我可以很舒服地在家裡創作,甚至可以待一整天。」
黃俊齡搬進浮洲藝術公寓,可以很舒服地在家裡創作。(柯承惠攝)
位於新北市邊陲地帶的浮洲,有如一葉扁舟。年輕人從學校畢業後,通常選擇離開浮洲,前往台北發展。今年從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的黃俊齡,因為創作「浮洲環境劇場」,帶領民眾認識浮洲的文史,對浮洲產生了感情,畢業後決定留在浮洲。他成立了劇團,名為「浮游集團」,結合志同道合者,走上戲劇表演之路。
走進浮洲運動公園,一片綠草如茵,黃俊齡與幾位年輕人帶領下,來自各地的民眾坐在草地上,閉起眼睛,沉浸於隱藏在浮洲巷弄裡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原本逐漸老化、人口外流嚴重的浮洲,因為「浮游集團」的進駐,似乎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黃俊齡在新北浮洲創辦環境劇場,帶領民眾體驗浮洲。(黃俊齡提供)
青年共居公寓變永續行動基地 發展創作者經濟
新冠疫情爆發,全球房價狂飆,全台都會區房價亦大漲。前富達投信董事長王友華說,「周圍所有的人都在談房價太貴,居住問題對每個人都是很大的挑戰。全世界大都會的房價狂飆,加深了青年世代的挫折感。」
自富達集團退休後,王友華成立「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去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他天天在租屋網站上找房子,以協會的力量提供租金補貼,要提供青年一個住得起的家。
「青年共居」計畫今年進入第2年,入住的青年可獲得協會提供25%的「永續行動金」,這些青年則以自己的專長發展社區永續行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做為回饋。王友華說,這個計畫不只是提供租金補貼,更重要的是鼓勵青年們貢獻自己的專長,讓社區變得更好,受益的是整個社會。
依內政部統計,目前雙北市低度使用(用電)住宅逾17萬7000戶,這些閒置住宅如果能釋出,可以大幅舒緩年輕人的居住問題。王友華說,「房子如果長期沒有人住,容易毀壞,房東也希望讓有理念的年輕人進駐。青年共居計畫推展以來,碰到不少熱心房東,主動提供閒置房屋,甚至願意讓利,以低於市價的行情租給協會。」
王友華的父親年輕時從軍,1949年從中國撤退來台灣,就住在民權東路的家,這兒是王友華與弟弟、作家王文華小時候住的家,原本是眷村,院子裡一棵芒果樹仍欣欣向榮。王友華把老家整修,成立University Café,一個共享工作空間,如今成為許多年輕人交流、分享創意,甚至創業的基地。
王友華與王文華小時候住的家,經整修後變成University Cafe, 成為年輕人交流分享創意,與創業的基地。(顏麟宇攝)
最近1位熱心房東主動連絡,願意提供1棟位於民權東路上電梯華廈的房子,做為青年共居公寓。王友華興奮地說,「這間房子有無敵景觀,從陽台往外看,可以看見美麗華摩天輪,屋況相當好,將來準備做為NGO公寓。」
另1個新案件在土城,房東以讓利的價格租給相信世代協會,租約1簽就是5年。王友華說,「這位房東願意將房租凍漲5年,令人感動。協會打算與其他NGO合作,協助弱勢青年解決居住的問題。」
除了以民間力量開辦青年共居公寓,相信世代協會最近成立Pacemaker孵化器,目標是孵化創作者經濟。王友華表示,這是一種新型態孵化器,協會與年輕創意工作者建立長期夥伴關係,而不是短線衝刺。依據史丹佛大學社會創新中心研究,Pacemaker孵化器有如陪伴創業者的創業心律調節器,更能幫助創業者跨越人生周期,專注於長期目標上。
王友華說,協會結合許多在各領域有專長的5年級生,為年輕創作者提供各種協助。「希望這些微型新創團隊,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幫助北漂年輕人 從改善蝸居開始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房價狂飆。依內政部統計,今年第2季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69倍,續創歷史新高;其中,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16.17倍,高居六都之冠,意味著,國人必須不吃不喝16年,才買得起房。
房價漲帶動租金上揚,依主計總處統計,全國租金指數今年9月為106.77,創歷史新高,近11來已上漲10.53%。但由於租屋市場不透明,逾9成的房東未申報,實際租金漲幅遠高於官方統計。
新冠疫情期間,服務業、藝術表演工作者受創最嚴重,收入大幅減少;另方面,租金指數創歷史新高,居住負擔加重,年輕人想在寸土寸金的台北找1個住得起的房子,難上加難。
內政部在選舉前推出「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補貼戶數由原本12萬戶擴大為50萬戶,然而,該專案8月底截止時,僅27萬戶提出申請,內政部因此將申請期限延長2個月。截至10月底為止,共有31萬6000多戶完成申請。有這麼好的租金補貼,為何反應不如預期?
房價居高不下,Elaine、曾智偉與黃俊齡所經歷的蝸居生活,只是全台年輕人的一個縮影。如今,曾智偉與黃俊齡已擺脫蝸居生活,還有多少年輕人困在不見天日的蝸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