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2021年房價漲這麼兇?專家坦白講:預售屋實價登錄是主因,連中古屋也被拉抬!

預售屋新制實施,能否起抑制房價的作用?專家提醒,這其實是有利於賣方的制度(新新聞資料照)

我們想讓你知道:2021年房價高漲是全台各地普遍現象,專家解釋,預售屋加入實價登錄行列,在多頭期間隱隱有助漲賣方抬價的效果,很可能是今年漲幅驚人的主因!

數年以來,社會各界都希望房市交易資訊能夠透明化,而隨著「實價登錄1.0」、「實價登錄2.0」陸續實施,交易透明化、資訊公平性都得到實現;尤其實登2.0的預售屋實登新制,更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延伸閱讀:內政部出重手打炒房!嚴禁預售屋換約,炒作房市最高處3年徒刑或5,000萬元罰金)

但為何實價登錄實施後,房價反而漲更兇了?說出來您也許不信,但不管信不信,實價登錄對賣方而言,是個利大於弊的機制。

不分國內外 助漲也助跌

全球各個實施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的國家,都已發現實價登錄具有「助漲、漲跌」的特殊效果。

其原理不難理解,因為多頭時期房價屬於「賣方市場」,喊價權利掌握在賣方手上;絕大多數賣方看到景氣好,就會「比高不比低」,不想賣得比實價登錄便宜。於是,「多頭時實登價格變成地板價」,賣方售價就踩著實登不斷往上漲。(延伸閱讀:為什麼疫情下房市熱度創新高?專家:預售屋納管,房地合一、實價登錄新制發威!)

但「空頭時實登價格變成天花板價」,因為房價下跌,買方取得主動權,而買方心態上從多頭時期勇敢追價轉為不想買貴,便從實登價格往下砍,越砍越低,助跌效果較為明顯。

機率各一半 買方為何較容易吃虧?

有的人認為,實登助漲助跌很公平,有一半的機會助漲房價,但同時有一半機會助跌,讓房價更便宜。如果您這麼想,那就太天真了。(延伸閱讀:買房要注意!揭露預售屋契約5大陷阱,別被建商吃死死

全球多數國家,房地產多頭時間往往比空頭時間來得長,台灣尤為如此。我們把時間推回到2002年,當年國內房市交易價量已經逐漸走揚,2003年上半年因SARS爆發,房價一度暴跌,但SARS結束後,大多頭正式來臨,全國房價從2003年下半年一路漲到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嘯爆發為止,這波大多頭初期共歷時約5年。

2008年下半年起房價急跌,跌勢到了2009年下半年就已停止,空頭時間僅有1年。2009年下半年因房市資金行情的緣故,台北市房價率先暴漲,漲勢很快地擴散到全國,這波漲勢延續到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初(各縣市稍有不同),這段多頭又走起碼5年。

接下來,空頭氛圍籠罩房市,全國房價在2014年下半年至2017年末進入盤跌之中,歷時大約3年。到了2018年,房市價量明顯反彈,房價由跌轉漲,一路漲到2021年仍未停止。

我們回顧上述多空時間段,從SARS之後開始算起,多頭共約13年,空頭時間竟只有4年。也就是說,台灣房市往往是「多頭時間長、空間時間短」。那麼,您覺得實登助漲助跌效果仍是各50%、50%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證明,實登助漲的時間長,而助跌時間短。 (相關報導: 內政部調降預售屋退戶違約金,真能補償買方?專家:建商「反悔不賣」恐更囂張 更多文章

買方難得利 賣方占便宜

話說回來,大多數買方一輩子買、賣房子的次數,通常只有一、二次,不像建商、投資客頻繁買賣。而實登對於極少買賣的購屋族而言,效益相對低;對頻繁買賣的投資客與建商來說,效益卻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