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年會賺大錢的電池概念股!專家一文解析電動車產業,教你看懂最值得投資的方向

固態電池這條賽道哪些公司已經卡了哪些位置?為了要有更好的站位,我們接下來應該如何發展?(示意圖/取自台達電網站)

上一篇,我們談到電池賽局四局下半即將登場的固態電池,它有兩種潛在的應用場景,一個是電動車,一個是儲能系統。我們今天繼續討論固態電池這條賽道哪些公司已經卡了哪些位置,以及為了要有更好的站位,我們接下來應該如何發展。這篇文章適合想賺大錢的投資者、找工作的年輕人、躍躍欲試的綠色創業者,或是運籌帷幄的管理者,我們都需要用更大的視角,才能判斷出哪間公司更適合投資你的時間和金錢。

這兩年對固態電池的發展甚為關鍵,投資本夢比高,也代表最有機會賺大錢

《液態鋰電池競爭者出列!四局下半即將登場的電池選手》中,我們提到三種技術路線,接下來這兩年最為關鍵,因為各家固態電池宣稱小批量試生產的時間都落在2022~2023年,誰才真正具備實力生產電池,而誰只是靠著漂亮的簡報生產電池,很快即可初步見真章。

· 技術路線一:聚合物

這條技術路線最值得觀察的公司是歐洲的Blue Solution,它前身為法國公司Bollore,他們最先於歐洲市場量產,最早應用於電動大巴,2021年初於歐洲市場展開試營運,但幾個月後旋即宣告因技術問題召回,可見聚合物固態電池仍有一定的技術問題或量產難度需克服,離商業化仍有距離。

· 技術路線二:硫化物

這條技術路線最值得觀察的有兩間公司,一間是日本的豐田(TOYOTA),預計於2025年量產;另一間則是美國的Solid Power,他們獲得福特汽車(Ford)和寶馬集團(BMW)的投資,預計於2023年小批量試生產,2025年量產。

· 技術路線三:氧化物

這條技術路線最值得觀察的也有兩間公司,一間是得到全球最大關注目光、美國的QuantumScape,因為他們獲得比爾.蓋茲及全球最大車廠福斯集團(Volkswagen Group)投資,將於2025年量產固態電池電動車;另一間則是臺灣的輝能科技(ProLogium),獲得另一間汽車大廠賓士集團(Mercedes-Benz Group)投資。

全球各大汽車集團各自拉站隊,賭不同的固態電池技術路線,把重點布局在下一代電動車科技

綜觀全球各大汽車集團投資固態電池現況,以領先的日本豐田為例,預計2025年量產,依豐田的技術路線規劃,會先將固態電池應用到油電混合車(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後續才會應用到純電動車(BEV)上。

歐洲車廠部份,福斯集團宣佈會在2025年使用固態電池,也就是會用QuantumScape電池,寶馬集團則是預計2030年前量產。至於中國大陸,東風集團與贛鋒鋰業合作的首款E70固液混成固態電池電動車,這兩年會先以固液混合的半固態電池進行量產試水溫。可以預見,未來固態電池一定會遵循液態、半固態到全固態的發展路徑,每上一台階,上下游相關產業鏈就會更成熟和壯大。 (相關報導: 商業熱議》電池王隕落!電動車出貨大增,但全球最大電池廠淨利卻下滑24%!到底原因在那裡? 更多文章

固態電池的供應鏈因為正負極的原料與傳統液態電池無異,真正有差異化的是固態電解質與生產設備,因此為了獲得贏者全拿的市場地位,各家固態電池皆以專利進行壁壘,更重要的是培植其相關的原物料供應業者或是開發專用的生產設備,以現階段為言,談論產業規模化尚早,能具備量產固態電解質的公司也未成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