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銘觀點:台灣在國際法上地位和二戰後地緣政治的裂解契機

蔡英文總統抵達尼加拉瓜會見總統奧迪嘉(Daniel Ortega)伉儷,奧迪嘉稱蔡英文為「台灣總統」。(總統府提供)

近日蔡英文總統前往中美洲訪談,在尼加拉瓜總統就職典禮上,尼加拉瓜總統奧迪嘉(Daniel Ortega)也以「台灣的蔡總統」相稱。但回到去年年底,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年終記者會上,卻說在台灣、中國和美國間有默契,而台灣人民也同意,只要能維持某種程度的自治,就不會朝向宣布獨立。

將此兩則新聞報導合在一起看,大家一定會像李組長一樣,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不單純!照歐巴馬的說法,台灣只是「自治」,並沒有「獨立」,可是奧迪嘉卻稱呼蔡英文為「台灣總統」,試問:如果只是自治體,不是國家,會有總統嗎?

總統是共和制國家元首的通稱,那麼,我們的小英總統,到底算不算是總統呢?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事情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一樣簡單,這一切就要從1894年的東亞講起。

台灣的命運,從甲午戰爭說起

1894年,對台灣影響最大的歷史事件,就是「甲午戰爭」。1894年,歲次甲午,在七月間,為了朝鮮問題,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爆發戰爭(大家當時都好「大」呀!),在黃海的海戰、朝鮮半島上的陸戰,大日本帝國均獲勝,這一戰,改變了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國帝國的命運,進而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895年4月17日,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簽訂馬關條約(日方稱「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這應該和日清食品這家泡麵大廠無關)。在馬關條約中,第二條中明載:「下列地方之城壘、兵器製造所及國有物永遠讓與日本。…二、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 三、澎湖群島,即英國格林威治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因此,在馬關條約經兩國批准後,台灣和澎湖群島在主權上,就是屬於大日本帝國的領土。

時間跳到1945年,台灣又遇上了命運的關鍵,就是:大日本帝國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向同盟國投降。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劃下句點,但戰爭狀態尚未真正結束,因為要等交戰國間的條約簽訂後,才能結束戰爭狀態。

日本宣布投降不久,美國總統杜魯門指示麥克阿瑟向日本國(這時已經大不起來了)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在該命令中提到「中國滿洲除外)、台灣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蔣介石大元帥降。」

因此,在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舉行了在台灣區域(指包括台灣和附屬島嶼以及澎湖群島,但以下均合稱台灣)的日本國軍隊對於同盟國的受降儀式,隨後台灣即進入由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進行軍事佔領的時期。

鄧世昌與艦上幹部合影, 此照片中大部份人包括英籍大管輪都在甲午戰爭中隨艦戰死(中國軍艦史月刊)
鄧世昌與艦上幹部合影, 此照片中大部份人包括英籍大管輪都在甲午戰爭中隨艦戰死(中國軍艦史月刊)

台灣雖在1945年「光復」,卻仍算是日本領土!?

看到這裡,各位飽讀詩書的看官們一定會提出疑問,就是:1945年10月25日不就是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的大日子呀,從這一天起,台灣人又變成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了,為何要說中華民國是代表同盟國來受降和軍事佔領的? (相關報導: 風評:小國果然無外交?謝志偉怎麼這麼閑? 更多文章

以前的社會和歷史課本一定會對於台灣光復大書特書,但大家先來看看之後的發展:在1951年9月8日,日本國、英國、法國以及美國等共49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簽訂《對日和平條約》(以下均稱舊金山和約),在《舊金山和約》的第2條中載明:「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大家有看出來嗎?這時是1951年9月8日耶!台灣不是早被光復重回祖國(中華民國)懷抱了嗎?日本是來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