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本月初在上海率先全面試行垃圾分類制度,儘管有不少線上軟體、真人志工提供分類協助,但不少市民還未能反應過來,兩週內累計已有近2000位民眾收到政府的警告令,但也有民眾反應混亂的分類標準讓人頭大。目前除上海外,北京、杭州、廣州等9個城市也已陸續公布相關政策,中共政府更喊出明年將有46個城市接續實施垃圾分類,力求將2025年全國城市垃圾分類系統建設完成。
過去兩週,上海人時下流行的寒暄用語成了:「你是什麼垃圾?」一句短短問候,背後道出市民面對垃圾分類制的焦慮。照規定,自今年7月1日起,這2300萬人生活的大城每日所產出的2.2萬公噸垃圾必須依「乾垃圾、濕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種分類,放置於特定回收點。儘管規定白紙黑字寫得清楚,但實際分類工作的混亂卻弄的市民烏煙瘴氣。
十年積習一朝改 垃圾分類現場混亂
《衛報》指出,儘管新政策規範居民定時定點倒垃圾,也有志工在旁監督分類,但在分類現場常出現「雙重標準」。例如:雞骨頭被歸為「濕垃圾」,但豬骨頭卻屬於「乾垃圾」;廢棄的手機電池是「有害垃圾」,但更早期的電池卻成了「乾垃圾」。
有民眾在一片怨聲載道中製作搞笑影片苦中作樂,也有微博網友在網路上打趣道:「上海人民每天起床第一句:『今天你是什麼垃圾?』」背後透露近日混亂的垃圾分類措施,幾乎快把民眾逼瘋。過去中國垃圾回收率低於20%,但北京當局規劃2020年將46個城市的回收率提高至35%,5年後更將在全國城市實行垃圾分類系統。
作為政策的第一個試行點,上海市政府自今年1月起陸續召開上百場分類講習,宣導海報張貼在市區各處,近日網路也出現不少引導垃圾分類的應用程式。當局更組織了3萬人的志工團,駐派在各回收據點監督執行狀況。但幾十年來「垃圾一包就扔」的習慣,讓許多上海市民對新制度大喊吃不消,陸續傳出有市民為規避回收政策,不惜設法把垃圾運出市區丟棄,更有婦人在回收現場不滿遭志工攔下、要求落實垃圾分類,一怒之下衝上前將對方掐暈,該名婦人事後遭警方逮捕並拘留3日。
How the locals in Shanghai are learning how to recycle1. What pigs can eat2. Even pigs don't want to eat3. If pigs eat this they die4. Sell them you can buy pigs I love it! Peppa pig is everywhere!(Source: https://t.co/kJl5WyKZeF & yvo) https://t.co/xCuCZq3Xbu pic.twitter.com/KSCNMFerTB
— Patrick McCorry (@paddypisa) 2019年7月8日
垃圾要正確分類,只需想想豬的感受
有市民就對混亂的分類方式作出建言,指出垃圾分類的要訣在於:垃圾要正確分類,只需想想豬的感受。「能做豬食的放濕垃圾,豬吃不了的屬乾垃圾。豬吃了會死,那就是有害垃圾;如果這東西賣了能買頭豬,肯定是可回收物。」
儘管訴求一次到位的垃圾分類政策引發不少光怪陸離的現象,但中國政府的下一步,是在2020年底將垃圾分類政策拓展到全國46個重點城市。事實上,中國政府喊出垃圾分類口號已近十年,但一直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6月初對垃圾分類工作下達指示後,政府各部門才繃緊神經應對。

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國研究系學者陳俊峰(音譯,Geoffrey Chun-fung Chen)告訴《衛報》:「這種行為稱為威權環境主義(authoritarian environmentalism),這種行動不是來自底層環保意識的覺醒,而是環境獨裁制度,一種奇怪但有效的治理模式。」中國領導階層正極力拉抬國家在環保議題的形象,從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領導者,到在境內推動「生態文明」以平衡國家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衝擊,但陳俊峰表示過去這類政策多淪為口號。
China braces for compulsory garbage sorting, with Shanghai taking the lead https://t.co/nALYF8wXt8 pic.twitter.com/iZg4LiQABP
— CGTN (@CGTNOfficial) 2019年7月1日
當垃圾分類不只反應環保意識
此次中國官方為政策推動祭出不少獎勵措施,但政策落實的關鍵因素仍落在強制罰則,違法民眾將被罰款200元人民幣(新台幣900元),公司行號若觸法更將面臨5萬至100萬元人民幣(新台幣22.5萬至450萬元)的罰款。新政策上路兩周,上海市政府已開出190張罰單,同時也對個人與商號發出超過3000張整改令。部分社區甚至向住戶分發帶有條碼的垃圾袋,以利後續掃描追蹤社區住戶的參與程度,這攸關他們的社會信用制度分數高低,違法情節嚴重者的個人資訊將被刊在公共訊息平台。
【垃圾智能卡绑定上海居民 已关联个人身份信息】今年5月,上海闵行区一小区设立了上海首个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和智能卡,集成了身份识别、监控摄像等功能,能有效识别垃圾分类准确率。只有在指定投放时间刷卡,垃圾投放口才会打开。在刷卡时,居民基本信息会被传输到居委会后台,是谁扔的,一目了然 pic.twitter.com/kcTLCEt3XJ
— Zhq_0222@icloud.com (@U_S_A_D_R_E_A_M) 2019年7月11日
從官民互動中,陳俊峰觀察到「許多民眾是害怕被新政策懲罰,而不是基於有益環境而這麼做。」他也點出儘管中國人民對空氣品質、土壤污染等環境議題的問題意識提高,但少有人反省源頭的物資浪費,在發展程度不如上海的地區推行公共教育與類似政策只會更困難。但他也相信上海試點的反應能提供當局參照,未來相關措施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