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惡化、疫情沖擊全球: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作為「海歸主力軍」的中國在美留學生有何感受?在美中之間,他們何去何從?「留學美國」的招牌在中國求職競爭中還管用嗎?
在許多相關的微信群組討論中,許多人都表示海歸回國找工作並不簡單,許多海歸留學生,特別是從高中或者本科就出國在外的人,對國內職場的「彎彎繞」並不精通,在國內也缺乏可靠的人脈可以幫忙內部推薦或者介紹工作。
本科就去美國的Xinyi說現在海歸也不是一味地受到青睞,在用人單位面前,海外經歷是一部分,但是用人單位也有自己的多維度考量。如果本科是在國內就讀的話,用人單位也會看第一學歷,而如果第一學歷好,是985,211,有海外的學歷,同時還有對口的實習經歷的話,那絕對是優勢,如果僅僅是在海外讀了一所名校,那也不能保證有絕對的競爭力。她坦言,因為現在具有海外名牌大學背景的海歸實在是太多了。
Xinyi是南加大新聞系畢業,南加大新聞系在美國同類院系中排名頂尖,在美國本地就業也頗具競爭力。被問到是否後悔回國時,碩士畢業後在美國工作了一段時間再回國的 Xinyi說如果可以再重新選擇一次的話,她可能會提早回國。如今從事影視行業的她提到自己碩士畢業的2015到2016年左右是中國影視行業快速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形勢比現在更好,有更多的機會。但她也表示,如果自己是這兩年畢業的應屆生的話,應該不會回國,因為在目前的中國影視市場做國家化的內容很難,許多外國電影在中國都沒有順利上映,許多跨國的項目也沒有做成,海歸本身的優勢得不到彰顯。
在采訪中,Xinyi提到了回國後面臨的職場競爭壓力更大了,更內卷。年齡、性別、女性是否結婚或者生育都會成為是否獲得工作的至關重要的點,而在海外求職時,為了防止雇傭歧視,如果不是與實際職業資格(Bona Fide Occupational Qualification)有關,雇主並不能詢問應聘者性別、年齡、是否結婚、是否生育等問題。
但回國從事金融行業的Cindy則表示自己回國就是因為國內工作壓力更大,競爭也更大,機遇與挑戰並存,讓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而在國外工作的話,很容易就進入「養老」的狀態。她如今在銀行工作,壓力很大,工作時間也長,但她覺得這樣的工作很充實,而曾經海外的工作經歷讓她覺得年紀輕輕就可以「躺平」,雖然安逸,卻不符合她想趁著年輕拼一拼的願望。但是在談到海外求學經歷是否具有競爭力時,Cindy表達了和Xinyi相似的觀點,即海外求學經歷還是因人而異,在不同行業,不同用人單位面前並不能一概而論。 (相關報導: 克服電影銀幕上一吋高的障礙!《魷魚遊戲》現象:外語字幕片迎來風靡全球的新時代 | 更多文章 )
Xinyi和Cindy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回到中國發展,但2020年,新冠疫情波及全球,而中國的疫情確診案例相對許多留學熱門國家更少,也促使不少原本想要留在美國,或者已經在美國穩定下來的留學生回國發展,讓海歸面臨的職場競爭更加激烈。中國網絡求職平台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有意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