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肥了中央,瘦了地方!財劃法不修,竹竹併升格搶走的是六都的錢

竹科內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創稅能力高,若竹竹併升格成功,新的大新竹市將對其他6都的統籌分配款造成極大的排擠效應。圖為竹科行政大樓。(資料照,顏麟宇攝)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議題持續延燒,不但讓躺在立法院23年未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受到各界重視,也讓立法怠惰背後所衍生的財政失衡現象又再次曝光。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宣布棄選2022若合併升格的大新竹市長,在政壇投下震撼彈,但是否升格問題卻還未解,民進黨將攸關大新竹能否合併升格的《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納入1月5日開議的立法院臨時會議案,然而卻不見升格配套法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列入修法議程。

這一部歷經23年、3位總統都修不了的《財劃法》,背後這套老舊的公式,所產生的後遺症到底有多驚人,外界有所不知。

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送法案,都被立院冰凍

《財政收支劃分法》在1951年立法,最近一次修正為1999年。中間經歷了2010年的五都縣市改制案、2014年桃園升格案,儘管直轄市已從過去的二都增為六都,但這部攸關中央、地方財源分配的遊戲規則《財劃法》,仍然不動如山,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到現今蔡英文政府時代都曾聲稱要修《財劃法》,但法案只要送到立法院就被朝野立委冰凍起來。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長達23年未修的財劃法,堪稱國會史上最難修的法案。一名資深立法院人士直言,「中央大權在握,但權力丟出來後誰鳥你?而且每個縣市狀況都不一樣,彰化人口多、花蓮台東面積大,新竹則是企業多,像離島還主張要把海域面積算進分配標準,每個人對公式都有意見,永遠也擺不平」,導致《財劃法》修法難如登天。

資深立法院財政委員、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回憶說,當年前財政部長李述德修改《財劃法》,曾答應由中央釋出財源982億元給地方,「中央要大手筆釋出千億,法都還修不過」,可見立法難度相當高。

「今年年底要地方大選,接著明年進入總統大選,《財劃法》最終仍然還是會不了了之!」政治大學財稅系名譽教授曾巨威如此悲觀斷言,但他也同時呼籲在野黨,必須團結起來,而且可以採取很強烈的行動,要求民進黨修《地方制度法》時納入一個但書條款,「《財劃法》未修正前不得實施」,如此才有可能翻轉《財劃法》,讓《財劃法》再度重啟討論。

接近9比1,中央、地方收入比率懸殊

《財劃法》修法之所以命運多舛,主要是一旦論及修法就面臨各方政治角力,最後朝野立委只好眼不見為淨,冰凍在立法院法案倉庫裡。但這部省政府時代就存在的舊法,如今已讓地方叫苦連天,更產生諸多後遺症。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直稱,「每個縣市首長都必須藉著喊升格,才可以拿到錢,顯示《財劃法》很糟糕,必須修改。」 (相關報導: 竹竹併好嗎1》升格後店家倒一堆?舊縣區邊緣化 三都過來人揭慘況 更多文章

而《財劃法》23年未修,究竟產生什麼後遺症呢?首先是原本中央已大權在握,但隨著財政部稅收連年超徵,去年(2021)證交稅、營業稅、所得稅等9項稅目創同期新高,截至去年11月底累計總稅收高達2兆7101億元,各界預估今年(2022)可能進入稅收3兆元的時代。但在中央興高采烈坐擁稅收之餘,其實地方稅很可能只分到3000多億元,只占全部稅收的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