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西班牙地方傳統節日「聖費爾明節」6日於潘普洛納市登場,這場為期9天8夜的慶典,以奔牛與鬥牛聞名。每年逾100萬遊客此時湧入潘普洛納感受節慶氣氛。然而近年來聖費爾明節性暴力頻傳,加上動保意識抬頭,今年女權團體與動保團體的抗議活動備受矚目,聖費爾明節應該如何轉型,成為這項百年慶典必須面臨的課題。
聖費爾明節入海明威小說 一躍成全球慶典
聖費爾明節(San Fermín)是紀念潘普洛納(Pamplona)創建者聖費爾明的節日,可追溯至12世紀,原為純粹的宗教節日,後來與當地夏季的鬥牛活動結合。節慶時不僅會施放煙火、比賽傳統運動,還會舉辦奔牛、鬥牛。這場慶典經美國作家海明威1926年出版的小說《太陽依舊升起》(The Sun Also Rises)描述之後,成為世界知名的節日,吸引全球觀光客前來參與慶典。
近年來聖費爾明節衍生的性暴力議題卻浮上檯面,2008年,當地一名女性只因不願與男子發生性關係,竟慘遭殺害,那年在節慶期間遭到性侵並報案的案件有2起,2016年激增到20起,去年更有22起性侵案。

2016慶典爆發「狼群」性侵案 引爆西班牙人怒火
所有聖費爾明節性侵案之中,以2016年的「狼群案」(Wolfpack case)最受矚目,更引發西班牙版的「我也是受害者」(#MeToo)運動。當時一名年僅18歲的女性遭到5名男性性侵,不僅偷走她的手機,還在名為「狼群」的WhatsApp群組上傳遞7支性侵影片。事發後,該名受害女性受到嚴重精神創傷,向法官表示自己仍須接受心理治療。
今年4月,西班牙法院卻認定施暴的5名男性只犯下性侵害罪行,未觸犯刑責更重的強姦罪,將5人判處9年徒刑,而非檢察官求刑的22年。引爆西班牙民眾怒火,全國多個城市,上千名民眾上街怒吼,高喊「不就是不!」、「可恥!」6月,法院更將5位犯人保釋出獄,再度讓民眾走上街頭抗議。

支持性侵受害人 西班牙女性節慶首日穿黑衣
聖費爾明節前2天,上百名女權運動者4日晚間身穿黑衣、手拿火燭,蒙面走上潘普洛納街頭,為受害女性發聲,也藉此譴責滲透西班牙生活各個層面的父權體制。參與遊行的32歲烏里茲(Jana Uriz)直言:「我不想讓我的城市因猖獗的性侵害與虐待動物而聞名。」同樣參與遊行的22歲米拉(Naia Mira)則指出,女權主義者對於西班牙司法系統不信任,促使她們必須出來自我防衛。
參與抗議的女權團體號召女性於聖費爾明節舉辦首日(6日)身穿黑衣,為那些性侵、性騷擾受害人表達哀悼。當地多達15個女權團體並不買帳,希望民眾不要響應此項活動,聲稱這項從潘普洛納之外發起的提議既沒有共識,未與地方團體確認,又沒有明確的目標,希望民眾尊重活動傳統。然而6日當天,西班牙各地的女性仍然響應穿黑衣的倡議,呼籲民眾正視性暴力議題。
Al CCCB som moltes les que avui vestim de negre #noesabuaoesviolación #AlertaFeminista #MujeresdeLutoPorLaManada#Sanfermines2018 pic.twitter.com/XL8ITgisWI
— Lucia Calvo (@losilux) 2018年7月6日
阿爾達雅(Aldaya)在潘普洛納土生土長,卻與母親都覺得應該響應穿黑衣活動,決定此生第一次穿黑衣參與聖費爾明節。她向《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表示,不少朋友聽到城市裡出現反對穿黑衣的運動後,決定打消穿黑衣的念頭,但她認為:「這雖不是從潘普洛納發起的運動,但我覺得這並不重要,因為這個運動很強大。」阿爾達雅說:「我喜歡(聖費爾明節)派對。但我不喜歡在這裡發生的一些事,像是性別歧視。」
為了避免震驚社會的性侵案再度發生,潘普洛納政府在節慶期間加強警方巡邏、訓練,並開設24小時熱線以及新款應用程式,得以讓受害人即時通報所在位置。
Women in Pamplona denounce sexual abuse hours before San Fermin. Numerous sexual aggressions have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during the festival, including the 'Wolf Pack' case, in which five men were accused of gang rape pic.twitter.com/bcco1fi8US
— Ruptly (@Ruptly) 2018年7月5日
動保團體抗議鬥牛 市長語出驚人:期待有一天鬥牛會消失
另外,聖費爾明節的重頭戲「奔牛」與「鬥牛」,今年也受到廣泛討論。逾100名動保人士照例在節慶開始前夕發動抗議,認為公開直播的鬥牛與奔牛,既血腥又侵害牛隻生命權,因為進入鬥牛場的牛隻最後都會被宰殺,偶爾還會造成人類傷亡。過去當地人士總輕視這些動保團體,但動保人士指出,近年來更多當地民眾,尤其是年輕人轉變態度,願意支持動保人士限制鬥牛的理念。
特別的是,現年56歲的潘普洛納市長阿希榮(Joseba Asiron)竟主動拋出終結鬥牛的可能性,他說:「我不期待一個沒有奔牛的聖費爾明節,但我確實期待有一天鬥牛會消失。」

鬥牛商機龐大 動保人士推動漸進式廢除
市長此話一出,鬥牛基金會(Fundación Toro de Lidia)隨即表示,與公牛相關的商機與狂熱,每年為潘普洛納政府的財政挹注高達7400萬歐元(新台幣26.8億元)。養牛業者更向市長嗆聲,若不辦鬥牛,市長也不用期待看到奔牛了。當地民眾奎斯塔(Juan Cuesta)表示,雖然他尊重動保團體和市長的言論,但「現在我還沒看到潘普洛納的大多數民眾,準備放棄聖費爾明節的DNA。」
鬥牛目前仍是西班牙憲法保障的國家文化財產,動保團體也了解無法一夕廢除鬥牛文化,但可以推動禁止虐待動物、不得讓牛流血,不得在鬥牛場內喝酒、禁止未成年人進入,以及對牛隻與鬥牛士實行反禁藥檢查等加諸在鬥牛身上的規定。英國善待動物組織(PETA)的運動者金布利(Teodora Zgimblea)說:「這個想法是讓鬥牛盡可能更加無聊,使其對鬥牛推廣者來說更加沒有吸引力,有一天鬥牛就可自然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