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金牌不能當飯吃1》「除了體能一無所有」 基層運動員轉職只能「簽下去」

台灣代表隊在東奧寫下史上最佳成績,競技運動成為國人關注焦點。然而,對比國際賽場光榮奪牌的選手,有更多的基層運動員卻仍在咬牙苦撐。圖為平鎮高中跆拳道隊,非關新聞個案。(顏麟宇)

2金、4銀、6銅,我國在東京奧運的奪牌數,比前3屆奧運總和還多,是史上最佳成績。然而回頭檢視國內體育環境,依舊坑坑疤疤,支撐起金字塔的千千萬萬名基層選手,以及做為後盾的後勤人力,這些鏡頭之外的人們,又獨自面臨怎樣的煎熬與考驗?

當對手的重心在纏鬥中被破壞時,林煜棠抓準時機將對方擲摔出去,為台東體中在全國中學生運動會裡,再摘下一面柔道金牌。那一年他高三,這面獎牌堪稱高中生涯最完美的句點,不過,看似將要高歌猛進的柔術生涯,卻也在同時劃下句號。

當時面對未來職涯的抉擇,教練固然希望他繼續練、朝職業選手邁進,但林煜棠無法如此義無反顧,「就算拿冠軍,也不知道還能當選手多久,討不到一口飯吃啊!如果靠柔道1個月少說能賺2、3萬,我當然願意。」

2017年全中運,林煜棠(後左一)為台東體中摘下一面柔道金牌。(取自遇見 Taitung 體中網站)
2017年全中運,林煜棠(後左一)為台東體中摘下一面柔道金牌。(取自遇見 Taitung 體中網站)

一面備賽的同時,他一面念書,後來透過獨招考入高雄師範大學;如今回顧從小學開始至今、長達10年的選手生涯,林煜棠說,自己途中最常出現的困惑就是:「練柔道以後要幹嘛?」

從小到大練得那麼苦,放棄不會遺憾嗎?「當然會,但是沒辦法。」林煜棠說,「運動員真的很辛苦,太多人就算當到亞青運、亞運國手,依然要去跑外送、端盤子,還有同學晚上要去夜市擺攤,隔天5時就要晨訓,身體根本無法好好休息,最後就變成惡性循環。」

奪牌前零收入 全球過半頂尖運動員面對財務困境

東京奧運已然落幕,本屆奧運台灣共斬獲2金、4銀、6銅,寫下台灣奧運隊史最佳參賽成績,國光獎金也將支出2億855萬元。然而,當台灣人對12面獎牌的喜悅逐漸平淡後,騁馳賽場的健將們,也將回歸日常的訓練生活,而在頂尖運動員令人稱羡的高額獎金背後,更有千千萬萬沒在螢光幕出現過的基層運動員,依然要在夢想與生活之間拉扯、掙扎。

20210819-SMG0034-N02-吳尚軒_a_2020東京奧運中華隊奪牌成績
 

國際倡議組織Global Athlete於去年2月發布調查報告,在訪問來自48國、共491名頂尖運動員,當中有高達58%的運動員認為,自己的財務狀況並不穩定,對於背後原因,受訪選手們匿名表示:

「為了成為一名頂尖運動員,我花了大量時間投入訓練,但這些年來,我從來沒有收到任何金錢上的支持。」

「在拿到奧運獎牌前,我沒有任何收入。」

「運動無法支撐我的財務,我要另外兼職才能付得起房租。」

「每周至少要花26小時訓練下,我根本沒有其他工作或進修的空間。」

「從選手退休以後,我不知道該怎麼轉換跑道。」

儘管一戰成名賺入千萬獎金,或得到天價贊助、代言費的案例不在少數,然而擔任國家隊教練的小鐵(化名)感慨指出,冠軍只有一個,「而從整個環境來講,更該討論第二、第三甚至到第八名的選手該怎麼辦。」

一場奧運,大家看見了運動金字塔的頂端如何閃閃發亮,但在底下,更多熾熱的年輕心靈還沒捱到發光,就已經黯然退出。 (相關報導: 金牌不能當飯吃2》原住民有運動「天份」?一探體育界有限資源分配窄門 更多文章

運動撐不起生計 教練嘆:學生時代結束,運動生涯也結束

小學的時候,陳秀文跟朋友玩著球,就被學校教練相中加入足球隊,往後10年她的人生,就一次次在禁區裡奔馳進出,高中時更被網羅加入職業球隊,幾乎每個月都要從台東搭車,晃啊晃地花5個小時到台中訓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