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考場士子有些誤會,以為考試是一件很風雅的事。事實上,考場的生活跟地獄差不多。
首先,不像現在是每年一試,古代是三年一試。而且要取得當官資格,還要先考過秀才、舉人、貢士,最後才能取得最終門票:「進士」。(人生是有幾個三年?)
再來,考場環境可說相當惡劣,而且考試時間相當長,一場可以考上好幾天。為了要避免考生舞弊,政府提供考生每人一間簡陋的單人房,但不供餐,所以考生要自帶乾糧,且大小便都要管制。根據史料記載,許多考生受不了考場壓力,甚至時有自殺之類的激烈行為發生。
考試內容繼承從唐宋而來的傳統,以四書五經為主,而明清兩代,更是為了讓考生能挑戰人類極限,使用了被人詬病幾百年的文體—「八股文」。
「八股文」有多恐怖?
顧炎武:「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廢八股文,救救孩子!)黃宗羲:「科舉之弊,未有甚於今日矣。」(八股文誤國!)袁了凡:「務記臭爛時文,以為捷徑者入。」(寫智障論文很可悲。)
聽見了嗎?考生的心聲我們都聽見了。但考官們都聽不見。
如果沒辦法體會,那就想像一下:
你要寫一篇作文,作文內容從固定幾本書(而且不薄)出題,還要用書中的句子來當作文題材(基本上全背)。接著,你要用固定格式殺出一條生路,該對仗就對仗,該排比就排比,該押韻就押韻。再來,每篇文章要由八大段構成,每段都有固定格式、句數。最後,教科書很多,但如果不寫朱熹朱老師見解一概零分。
地獄,而且是萬劫不復的地獄。但還是有可以輕鬆的消息,雖然「百無一用是書生」讓考生相當尷尬,但基於「士農工商」的根本概念,所以古代考生還是能風雅地讀書,一如你我想像。但要是一直沒考上,就不是尷尬,而是非常尷尬。
全大清最狂BBS上線啦!
蒲松齡,一個比誰都尷尬的人。蒲家祖先曾中過幾個秀才,還有一個進士,在地方小有名氣。但時運不濟,蒲家後代沒有功名,父親蒲槃更因家道中落提早失學,於是考取功名的夢想便落在「神童」蒲松齡身上。而小蒲松齡自己也相當爭氣,考秀才一考就是第一名。
天才!真是天才!當時的蒲松齡名噪一時,在考生中成為一種傳說(名藉藉諸生間)。秀才、舉人、貢生、進士。在蒲松齡心中,一條光明大道已在眼前展開。但傳說總是短暫的。在來年鄉試中,他很快發現,自己落榜了。舉人落榜倒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畢竟三年後好漢一條,再考上不就行了。然而現實總是比幻想殘酷。
「蒲先生有你的信喔。」「什麼?是中舉的嗎?」「呃不是,恭喜你落榜了。」
沒錯,第一次是失誤,第二次是疏忽,而次數多時就是真理。人生是這樣,落榜也是這樣。孫中山十一次革命沒有全勤參加,但蒲松齡每次考試都是用汗水淚水寫卷。看著省城中的點點燈火,蒲松齡一言不發地站在大街上。
「我的人生要怎麼辦啊?」「沒有人在第一關就卡關的啦!」
國考魯蛇蒲松齡在悲憤之下,便回到家鄉開始準備革命。
「敏鎬,蒲松齡要反清復明喔?」「沒啦,就是回老家繼續讀書重考。」 (相關報導: 丈夫始亂終棄、孩子挨餓凍死,她憤而上吊林投樹…台灣最兇女鬼傳說「林投姐」,聽了超毛 | 更多文章 )
但蒲松齡在重考生活中開始一了個小小計畫。一棵樹、一個茶攤、一杯茶,一群悲憤的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