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2月30日──伊拉克政府絞死「巴格達屠夫」、大獨裁者海珊

伊拉克電視台播出的行刑畫面,海珊拒絕戴上蒙面頭套。(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美國多年來對伊拉克人做盡醜惡之事,如果處死海珊的不是他們,我會樂得在大街上跳舞,但如今我只感到失望。」──薩米,28歲中學教師,遜尼派。2006/12/30,

12年前的今日,人稱「巴格達屠夫」的伊拉克獨裁者海珊(Saddam Hussein),在巴格達北部的杜賈爾村(Al-Dujail)被處以絞刑。

1990年代身著軍服的海珊。(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90年代身著軍服的海珊。(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2003年3月,才剛發動阿富汗戰爭不久的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下令揮軍伊拉克,美國中情局(CIA)指控,海珊政權協助發動911事件的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而且還擁有大規模毀滅性生化武器,為了防止這些武器落入恐物份子手裡,美國必須先發制人。

儘管聯合國安理會否決這場戰爭的必要性,美國仍取得英國、澳洲等數十個國家的軍力及後勤支援,以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揮軍伊拉克,揭開伊拉克戰爭序幕。戰爭初期聯軍勢如破竹,一個月內完全占領首都巴格達,並攻下了復興黨(Arab Socialist Ba'ath Party)總部,正式推翻海珊長達24年的獨裁政權,並協助成立伊拉克臨時政府暫代職權。

美軍攻入巴格達後,拉下矗立在市內的海珊銅像。(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美軍攻入巴格達後,拉下矗立在市內的海珊銅像。(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8個月後,美軍在海珊家鄉、伊拉克中部的提克里特(Tikrit)以南15公里的道爾(Ad-Dawr)一處農場地窖裡,揪出了渾身狼狽的海珊,為了驗明正身還將海珊的滿臉白鬚剃光,隨後將他轉交伊拉克臨時政府,送上伊拉克特別法庭( Iraqi Special Tribunal),法庭針對海珊多年來的罪行一一審判,包括1982年殺害140人的杜賈爾村滅村行動、1987年殺死至少50萬庫德族人的種族滅絕計畫「安法爾行動」(Anfal)、1990年入侵科威特、1991年殘酷鎮壓伊拉克南部什葉派(Shi'ites)穆斯林起義等等。

海珊被俘時滿臉白鬚,美軍將其剃光以驗明正身。(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海珊被俘時滿臉白鬚,美軍將其剃光以驗明正身。(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海珊被俘時滿臉白鬚,美軍將其剃光以驗明正身。(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海珊被俘時滿臉白鬚,美軍將其剃光以驗明正身。(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特別法庭宣判海珊犯下謀殺、反人類等重罪,予以判處死刑。雖然海珊表示願意接受槍決,但最後仍依照判決,於12月30日推上絞刑台,終年69歲。行刑過程全被錄影,當地電視台隨後也播出部分片段,包括繩索套上海珊的頭,而海珊拒絕接受蒙面。

細數罪行,海珊絕對是當代史上最殘酷的獨裁者之一,但是,海珊的死亡並未帶來普天同慶的和平景象,反而留下許多爭議,也變成美國史上最為人詬病的侵略行為之一。

伊拉克士兵逮住海珊的那一刻。(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伊拉克士兵逮住海珊的那一刻。(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首先,美國扶植成立的伊拉克臨時政府以什葉派穆斯林為主力,海珊統治期間為鞏固政權長期鎮壓占多數的什葉派,但讓受害者主持審判的行為還是引來不公之說。其次,海珊行刑當天,是伊斯蘭最神聖節日「宰牲節」的第一天,此一舉動引起阿拉伯世界不滿。 (相關報導: 伊拉克戰爭報告》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悲痛、悔憾、歉意,但鏟除海珊是正確決定 更多文章

此外,發動戰爭的美國也遭遇國際和國內社會的強烈反彈,包括國際特赦組織、人權觀察等國際人道組織都強烈譴責美軍執行死刑,聯合國專員更表示,審判海珊原本是伸張正義的機會,但以違反人性尊嚴的絞刑處死他完全失去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