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精算 海珊舊部操盤伊斯蘭國的崛起

美聯社披露,伊拉克前領導人海珊的許多舊部現已成為伊斯蘭國的高階領導人。(美聯社)

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今年4月揭露指出,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集團幕後操控主其事的高階主管幾乎都是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所屬舊部,《美聯社》日前也披露,海珊的情報高官以及軍隊上校都替IS提供絕佳的經驗及模式,讓一個小小的基地組織(al-Qaeda)伊拉克分支搖身一變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恐怖組織。

IS成新興勢力

IS從一個伊斯蘭遜尼派的激進武裝組織,在中東大肆掠奪後,於2014年6月29日宣布「建國」,國號為「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企圖建立由政教合一領袖哈里發(caliph)所統治的伊斯蘭遜尼派國家,在領導人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領導下,IS版圖擴張迅速,迄今掌握伊拉克、敘利亞等30萬平方公里土地,站穩腳跟,不但在境內教徒嚴格執行「伊斯蘭化」,還規劃拿下歐亞非大陸等地。

伊斯蘭國最新佔領區域 註:紅色為IS佔領地盤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伊斯蘭國最新佔領區域,紅色為佔領區域。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披宗教信仰之皮 行擴權之實

《明鏡》指出,海珊的前空軍情報軍官艾哈利法維(Samir Abd Muhammad al-Khlifawi),化名巴克爾(Haji Bakr),時常為IS下指導棋,規劃建國藍圖。在計畫當中,其實沒有一丁點伊斯蘭宗教信仰的味道,多的是儼如東德「史塔西」(Stasi,源自於Staatssicherheit,為前東德國家安全部)般的操控策略。

在巴克爾曝光的手稿裡面,規劃IS佔領「套路」,首先要在目標城市廣設傳教中心,吸收間諜情報人員,並刺探地方豪族名望底細,透過間諜與這些望族之女結婚,在不知不覺中滲入地方勢力。

其次,組織嚴密滴水不漏的情報網,讓地區主管得以定時向上司匯報當地情況,《明鏡》分析,這跟海珊政權逼迫手下互相監控的手法如出一轍。據悉,巴克爾已於今年1月在與敘利亞反抗軍的交火中喪命。

《明鏡》形容,當時西方媒體認為IS只是基地組織的分支,不以為意。但無論從軍事行動、宣傳手段都看不出宗教性質,認為宗教只是手段,擴權才是目的。遜尼派的神學士政權(Taliban)也抨擊巴格達迪是「偽哈里發」,言行皆違反伊斯蘭教法;基地組織更是早已與IS劃清界線。

海珊舊部成IS首腦

《美聯社》表示,這些海珊時代的前情報官員以及軍事專家,都替IS打下良好基礎。根據伊拉克反恐情報一位高官表示,IS的最高領導人巴格達迪在2003年海珊政權垮台前,就擔任過海珊的軍事情報人員;現任IS的第二號司令、巴格達迪的副手哈桑(Saud Mohsen Hassan)也是海珊政權的陸軍少校。

他們帶來了「經驗」。

這些經驗讓IS在短時間內能夠有效改變作戰策略。原本IS企圖挑戰伊拉克政府未果,但敘利亞戰亂帶來契機,2012年底大肆侵占敘利亞領地,並利用牆頭草似的結盟策略扳倒許多組織、民兵,壯大勢力。 (相關報導: 美國擬建「伊斯蘭國緩衝區」反激化土耳其庫德族衝突 更多文章

他們也為IS帶來紀律與組織,透過強大的社群媒介招募全世界的「聖戰士」(jihadists),描繪加入IS的美好願景、整合運用自殺式炸彈攻擊和軍事行動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