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國前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喊出「超英趕美」口號,結果卻是失敗告終,不過相隔超過半世紀後,中國開始崛起,「超英趕美」的壯志似乎又重新浮現。中國國務院27日第4度發布《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預計在2017年底發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執行區域軟著陸及採樣任務,並在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言人襲艷春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自2000年開始,每5年發表一部航天白皮書,27日發布的是第4部白皮書,內容約有11000字,共有包括阿拉伯語、德語、日語等8種語言版本,充分紀錄2011年以來,中國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研究成果。

未來5年太空目標 加入航天強國行列
《2016中國的航天》前言表示,為了讓國際對中國太空任務有進一步了解,因此特地發布該白皮書,介紹自2011年以來的太空發展成果,以及未來5年的主要任務,並強調中國拓展太空任務,目的在於滿足經濟、科技、國安及社會等各方面需求,提高國民知識水平,維護國家權益和增強國力。
自2011年到2016年11月為止,中國的長征運載火箭共完成86次發射任務,把100多個太空載具(中國稱航天器)送進預定軌道,任務達成率為97.67%。中國最近一次的太空任務是發射載人太空船「神舟十一號」,與先前已發射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執行首次交會。
【延伸閱讀】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

探測月球最後階段 2017進行採樣任務
不過最令人關注的是《2016中國的航天》提到月球採樣及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計畫在2017年底發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展開區域軟著陸,並在月球採樣且帶回地球的任務。中國月球探測計畫列為「探」、「登」、「駐」三部曲,目前在第一個探月階段,其中又把「繞」、「落」、「回」三階段任務稱為「三步走」,而「嫦娥五號」則是「回」任務中的第一顆探測器。
另外,中國也預計在2020年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一次完成繞行、著陸、巡邏三階段任務。其實中國早在2011年就已發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當時由俄羅斯的火箭「天頂2號」(Zenit-2)載運升空,但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遲遲無法順利脫離地球軌道,變更進入指定軌道航行,最後在2012年墜毀在太平洋海域。
繞行、著陸、巡視火星 2020一次完成
中國火星探測計畫分為「繞」、「著」、「巡」、「回」四個任務階段,第一階段的繞行任務並未完成,使得原本的探測計畫有所變更,原定執行第二階段著陸計畫的火星探測器「螢火二號」仍在研製,而中國有雄心大志,預計在2020年8月發射「螢火二號」,一次完成繞行、著陸、巡視火星3項任務。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表示,中國執行太空任務在今年滿60周年,邁入一個新的甲子,而國家主席習近平也發表「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願景,為中國未來太空發展指明方向,而最終目標就是在2030年左右,中國航天要躋身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中國太空人何時登月?航天局:仍待評估
當被《路透》記者問到中國何時進行太空人登陸月球計畫的問題,吳艷華強調中國的月球探測計畫以「一個明確,兩個論證」為主軸,「一個明確」即是在2017年完成「三步走」中最後一項任務,而「兩個論證」則是在未來5年和10年進行機器人探測月球南北極的計畫,至於太空人登陸月球計畫,仍待評估。
前蘇聯在1966年發射的探測器「月球9號」(Luna 9),是全球第一顆成功軟著陸的月球探測器,美國也在同年4個月後,成功讓探測器「探測者1號」(Surveyor 1)登陸月球。

探測火星成主要任務 美國2018研究地質演變
1969年,美國發射的「阿波羅11號」(Apollo 11)太空船載送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艾德林(Buzz Aldrin)和柯林斯(Michael Collins)3名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而阿姆斯壯和艾德林更成為首2名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寫下探索太空的歷史新頁。
前蘇聯是最早開始探測火星的國家,但任務都以失敗告終,而美國在1964年發射的探測器「水手4號」(Mariner 4)成了第一顆登陸火星的探測器,並成功把拍攝到的火星表面照片傳回地球,而美國現在也把探索火星視為主要任務,最近一次任務是在2007年發射探測器「鳳凰號」(Phoenix)登陸火星極地區域,進行環境探測,之後計畫在2018年發射「洞察號」(InSight),研究火星的地質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