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伊朗「玫瑰箱」訂閱服務,希望改善女孩經期的身心狀態。(取自RoseBox رز باکس @Unsplash)

早安!世界走走今天來到美國,疫情大幅提升了「訂閱經濟」的廣度,但你了解其中的機遇與風險嗎?

·訂閱經濟有多風行?

·餐廳、旅館到洗車,萬物皆可訂閱

·疫情過後,訂閱制能持續嗎?

疫情期間的餐廳業者苦不堪言,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有六6家餐廳共同推出了為期6週的「饕客套餐」,每一週都由不同主廚提供菜色,還能送餐到府,售價360美元(約台幣1萬元),如果是你,會想訂購嗎?

美國人顯然很喜歡!因為這份「饕客套餐」在6天之內就銷售一空。《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美國是2020年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當人們被關在家中,食衣育樂幾乎也都交給了網購與宅配,許多業者找到的新出路就是「訂閱制」。除了無數娛樂或健身App、蔬果箱、防疫包、科學玩具體驗組等雜貨蔚為主流;失去人流的服務業如旅宿、洗車等,也紛紛推出月費或年費的新服務模式,吸引願意嘗鮮的顧客掏錢。

什麼是訂閱制?

不同於一次性購買商品,消費者付費「訂閱」之後,即可在一段時間內固定獲得特定產品或服務,雜誌報刊、有線電視、直送鮮奶都是最古老的訂閱制。現下的串流影音平台、線上軟體等也是數位時代的訂閱制楷模。近年智慧型手機普及與快捷物流的發展,更近一步加速訂閱制擴張。

對消費者而言,訂閱制的優點在於預付一筆錢就能省下購物的摸索時間,固定收到生活必須的雜貨,或者使用各種娛樂平台,還能獲得個人化服務或口味變換的新鮮感。對商家而言,訂閱模式更容易獲得穩定現金流,可以有效投入研發和策略規劃,還能蒐集可靠且詳細的顧客資料,更貼近市場需求,以訂戶為中心的模式也更能深化顧客關係。

上述優點顯示,即使在最基本的民生產業裡,全球經濟的重心都正以更快的速度從「販售商品」轉向「提供服務」,比起單純的商品訂閱,有更多服務業公司都將因訂閱制而快速獲利。

「我們正在從以交易為主過渡到以關係為驅動力的經濟型態,」《訂閱的繁榮》(The Subscription Boom)作者列文特(Adam Levinter)說:「訂閱制就是一再出現的接觸點(touch point),不斷提醒人們與他們訂閱的品牌有所關聯。」

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迫使全人類的生活轉變,講究親身體驗的產業也不得不改變商業模式,於是再次加速助長訂閱制的擴散。訂閱制管理平台「祖睿」(Zuora)統計,在2021年,典型美國消費者每人至少擁有2至3項的訂閱服務或產品。祖睿創辦人、台裔美籍執行長左軒霆(Tien Zuo)即是最早提出「訂閱經濟」(Subscription Economy)一詞的人。他在2018年與偉瑟特(Gabe Weisert)共同出版的《訂閱經濟》書中強調,「萬事萬物」都可能套用訂閱制。 (相關報導: 當無國界的病毒遇上有國界的疫苗──「疫苗民族主義」禍延台灣 更多文章

「現在可能感覺有點怪,因為(訂閱經濟)很新。但第四台剛出來的時候,我們也是一下子從只有4台變成150台,就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辦。但現在第四台也有上千台了,我認為人們就是會想要更多,」左軒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