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文:這場運動體制內力量,與「撐傘一代」嚴重脫節

香港雨傘運動是許多香港年輕人接觸社會運動的起點。(AP)

他在任五年,摧毀香港核心價值、以共幹手法施政的惡行罄竹難書。

失敗者回憶錄185:任何人除了梁振英

2012年香港特首選舉,是九七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那年的選舉論壇,辯論中兩個建制派候選人相互攻擊,火力之猛堪稱空前,恐怕也是絕後。

唐英年揭露,2003年香港五十萬人大遊行後,梁振英曾在一個高層會議中說:「香港始終有一次要出動防暴隊和催淚彈對付示威人士。」唐認為梁有摧毀香港人自由價值的企圖。梁振英絕口否認曾經這麼說過。唐英年於是指著他說:「你說謊!你騙人!」

梁振英上台兩年後的2014年,香港防暴警察發射87枚催淚彈鎮壓抗爭者,全港嘩然。梁振英用行動證明唐英年揭發他說過的話極可能是事實。即他在2003年就有鎮壓示威者的想法。

後來林鄭以警暴對付「反送中」的市民,更成為日常。警暴是由梁振英開始並由林鄭繼承的。當然,也可能是中共的決策,他二人只是奉命行事。但作為香港特首,如何向北京反映香港的民情,是北京作出反應和決策的依據。

我相信梁之前的兩位特首,會在專權的中共,和注重個人權利的香港人之間,力求平衡。也就是說,既向香港人解釋中共的政策,也向北京解釋香港人行使政治權利,實無損於中國的利益。

中共曾經寄予厚望的曾鈺成,曾在2013年9月表示,政改在於中央一念之間,若北京能將剔除不喜歡人選的「心魔」移開,不任意排除某些人參選,則普選便「海闊天空」。這說法後來受到左報不點名批評,而他也回應說會「認真聆聽、虛心接受、深切反省」,並解釋「心魔」並非貶義,只是一個念頭、看法、信念。

到了2016年,曾鈺成仍然抱著幻想,說:「下屆特首最重要的任務,是重新與中央政府建立一個一國兩制的understanding。一國兩制的成敗只是一線之差。目前不少香港人感覺北京要控制香港,北京同樣感覺香港要失控了,尤其看到香港年輕人出來講獨立,不是少數,而是形成一股氣候,這在過去是很難想像的。」

這股氣候很大程度是2012年梁振英上台後造成的。他不是試圖促進根本觀念南轅北轍的兩制相互了解和包容,而是站在中共那一制的強權一方,壓制香港這一制。他的中心思想是如何迎合中共的鬥爭哲學、敵情觀念,無所不用其極地打擊反對派和年輕人,致力於清除香港舊有的利益集團,為中共權貴在香港掃清道路。

在競選特首期間,他競選辦的人就參加有黑社會人物在場的飯局,爭取黑道對他選情的支持。顯然是貫徹中共「黑社會也有愛國的」這路線。

梁振英揭發唐英年住宅有違建使唐的民望急挫,相比之下,梁的民望似乎略高,因而給中共提供了支持他任特首的理由。

但隨後梁振英被揭發在一個大型建築的設計比賽中擔任評審,卻隱瞞他是其中一家參賽公司的股東,涉及利益輸送。他當選後,又被揭發在山頂的大宅也有違建。無論他如何辯解,結果卻是越描越黑。終於,在他上任的7月1日,香港爆發以「梁振英下台」為主要訴求的大遊行。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他是歷屆特首中,一上任就不被市民信任的一位。 (相關報導: 李怡專文:中共前幾十年教人兇殘和鬥爭,後幾十年教人貪婪和自私 更多文章

梁任特首後,香港出現了好幾個被稱為「愛字堆」的團體。所謂「愛字堆」,就是都跟「愛國」有關,名號也常有「愛」字,比如「愛港之聲」等。這些組織專門在市民示威遊行時現身,與示威者對抗、對罵。有傳媒拍到有人付錢給這些「愛字堆」的參與者。這種發動「群眾」鬥群眾的手法,對大陸人來說並不陌生,但在香港就從未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