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遭到中美夾殺的香港首富:《經濟學人》談從「李超人」淪為「曱甴王」的李嘉誠

李嘉誠(美聯社)

高齡97歲的香港首富李嘉誠,素有「李超人」之稱,長年以靈活手腕在東西方之間斡旋,總能將危機化為商機。然而《經濟學人》指出,隨著美中關係持續緊張,李嘉誠及其企業王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香港的親北京媒體叫他「曱甴王」(蟑螂王),川普則認為他是北京的帝國主義代理人。

對香港人而言,李嘉誠是一位97歲的「超人」,這位大亨總能將任何危機轉化為商機。但是對香港親北京媒體來說,李嘉誠是背棄愛國義務的叛徒「曱甴王」;對美國總統川普來說,他則是非法經營巴拿馬運河的「士兵」的幫兇。過去李嘉誠透過在東西方之間走鋼索,積累了370億美元的驚人財富,如今這位最有錢的香港人卻可能從鋼索上摔下來。

身為長江和記實業(CK Hutchison)創辦人的李嘉誠,已在2018年交棒給兒子李澤鉅。李嘉誠退居第二線擔任顧問,但仍是家族最大股東。長江和記實業擁有龐大的港口網路,其中也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兩個港口。這條水道處理全球5%的海運貿易,使得李嘉誠成為川普的目標,因為川普似乎認定長江和記是「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的幫兇。

雖然巴拿馬自1999年從美國手中收回完全控制權後,運河由巴拿馬管理,但川普一再要求「收回」運河,甚至不排除軍事干預的可能性。在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由美國投資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3月宣布,將以230億美元收購長江和記營運的這兩個港口(以及其他41個港口)。香港的親中媒體《大公報》為此譴責李嘉誠「卑躬屈膝」、「出賣了所有中國人」,中聯辦也轉載了這篇評論。中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表示,未經其同意,這筆交易不應進行;據稱北京更下令國有企業,停止與李嘉誠或其家族有新的業務往來。

《經濟學人》在文章中也回顧了李嘉誠的傳奇一生:1940年以12歲的年紀隨著家人逃離中國,父親不久後去世,迫使李嘉誠輟學進入塑膠廠工作。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勉強湊足資金,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長江實業,向美國銷售塑膠花。1967年香港爆發反英抗議時,已有相當資本的李嘉誠趁房價暴跌購入大片土地,待市場復甦,他也成為香港巨富之列。

李嘉誠常以樸實形象示人,總是提到自己愛戴廉價的精工錶。他曾在紀錄片中回憶為一枚掉進車底的硬幣跪地撿實,並稱「錢絕對不能浪費」。但作家喬·史都威爾(Joe Studwell)在他的著作裡說了另一種版本的故事:李嘉誠是在太太家裡的資助下創辦長江實業,他的員工似乎對他的樸實形象不以為然,一位部屬甚至對媒體抱怨「那該死的手錶」。

不過無論如何,李嘉誠的商業眼光確實無人能夠質疑。1970年代,李嘉誠將長江實業上市,然後收購了當時香港第二大綜合企業和記黃埔,成為這家老牌英國洋行的首位華人老闆。此後李家的生意橫跨公用事業、電訊等多元領域,比其他香港富豪,他更積極地拓展海外市場。2023年,長和集團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英國、加拿大和歐洲,而來自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收入不到五分之一。 

李嘉誠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到中國投資的外資之一。許多年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他吹捧為民營企業的典範。但李嘉誠與祖國的關係近年出現許多轉折:2010年代,他出售了許多高知名度的中國資產,官方認為這是他對中國經濟信心減弱的表現,官媒指責他從中國「賺夠就走」;2019年,李嘉誠呼籲當局對香港的民主抗議保持克制,北京將此視為變相支持香港的抗爭。

另一方面,李嘉誠願意對抗中國政府的態度,並未改善川普對長江和記的看法。自2020年香港開始打壓異見以來,美國日益將香港企業等同於中國企業,甚至取消了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長江和記在其他地方也受到更多審查,英國保守黨的重量級議員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就質疑,是否應允許長江和記收購陷入困境的泰晤士水務公司。 (相關報導: 川普不讓美國人繼續幫全球買單 藥價貴森森的時代要來了? 更多文章

《經濟學人》指出,李嘉誠難以避免被進一步捲入中美之間日益加劇的競爭,為了北京眼裡的國家安全,他在香港的事業可能也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李嘉誠仍然有可能完成巴拿馬港口交易,從而鞏固他過往「李超人」的聲譽,但這也可能成為他的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