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科技總是兩面刃,一方面將人類帶往充滿新興科技的世界,一方面卻又帶來許多隱藏的災難。
人工智慧的擴張
西南偏南互動媒體節(SXSW Interactive festival)是由西南偏南公司(SXSW Inc.)每年在德州奧斯汀舉辦的一連串活動之一,該媒體節以新創科技為主,這個尚未曝光的作品就是由其中兩位首屈一指的研發專家一手打造。
Highlights from SXSW Interactive 2016:Now in its 30th year, the South By Southwest Interactive Festival... https://t.co/uQZk9GM1Y3
— Electric Gherkin (@electricgherkin) 2016年3月20日
薩巴帝尼(Riccardo Sabatini),一名量子物理學家出身的人類基因組專家,以及退伍軍人轉為企業家的基特勞斯(Dag Kittlaus),共同發現了DNA排序以及人工智慧中的缺陷和希望。其中,基特勞斯更曾於2010年研發出語音個人助手Siri並將其售予賈伯斯(Steve Jobs)。
今年49歲的基特勞斯在會談中雀躍的說:「真的要盡量去避免負面的效應。人工智慧真的會擴張、甚至毀滅人類嗎?這是個好問題且我們必須著眼於此。」當天的主持人,高科技作家列維(Steven Levy)問到:「未來超級電腦是不是有可能取代企業家,用它們的數位化頭腦,勝過人腦且更快速的創新?」
Dag Kittlaus, frmr Siri founder, is presenting h. new baby: VIV, an intelligent interface to everything. @Dagk #sxsw pic.twitter.com/dlcyg9Sabh
— Nikolai A. Behr (@brainscript) 2016年3月12日
「Viv」雲端個人秘書
基特勞斯點點頭說:「是,這有可能會發生,只是遲早的問題。」他認為,這點相當有爭議,而且「那天」正加速到來。今年晚些時候,他將會揭開「Viv」的神秘面紗,「Viv」是一個架設在雲端的開放性個人助理系統,可以方便我們「與網路進行對話」。
Escuchando a Dag Kittlaus, fundador de Siri y ahora de https://t.co/1twXWKhYoN de Inteligencia Artificial #SXSW2016 pic.twitter.com/TeS1YQfgII
— joana sanchez (@ejoana) 2016年3月12日
「你問它越多事情,它也會越來越了解你。先前的Siri只是開頭的第一章,為了迎接網路時代,Viv將會成為天空中的大腦。」
基特勞斯說道,Viv和Siri、微軟的Cortana、雅馬遜的Echo等智慧系統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可以做出思考後的各式回應。比方說,當你詢問Viv「超級盃附近的天氣如何?」會讓他開始進行如何找到答案的思考,接著他可以定義出超級盃在哪裡、再進一步查詢附近的天氣如何。
列維覺得這樣的能力相當有趣,於是他問:「如果我喝醉了然後在酒吧外面回不了家,它可以幫忙叫Uber嗎?」基特勞斯也笑著回答:「應該會喔!或者他有可能會再幫你點一杯。」
智慧助理機器 引發隱私問題
當考慮到這個雲端系統將會蒐集數據,型塑出我們生活的數位形象,隱私和安全議題就立刻成為受矚目的焦點。蘋果公司和FBI之間,為了殺人犯的IPhone解鎖碼的隱私權戰爭是一回事;而這樣的人工智慧機器,會間接理解你的思考模式、更加深入人們生活的小細節,可能引發另一回事。
Meet Viv: the AI that wants to read your mind and run your life | Technology | The Guardian https://t.co/fx64jcTz9N (viv, dagkittlaus, mar…
— Quarry (@quarrybot) 2016年2月24日
對資料安全比預期更無法信任的問題,基特勞斯說:「你要告訴它什麼是你的個人自由。」
機器是否該擁有超越人類的頭腦?這個問題正在檯面上浮現著,活生生的例子發生在南韓,名叫AlphaGo的人工智慧機器輕取冠軍棋手李世乭,讓他嘗到三連霸的滋味,而AlphaGo由DeepMind所創建,是一間兩年前由Google買下的英國公司。
諷刺的是,基特勞斯正在研究一本小說,內容主要敘述有危險性的人工智慧。在講一個超出Siri控制的情景,一台人工智慧機器外表看起來都按它原本的預計形式在運作,然而可怕的是,沒有人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做決定的?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officially conquered another abstract strategy game https://t.co/z9Ew7fPydv pic.twitter.com/koqmjf2OOQ
— Forbes (@Forbes) 2016年3月15日
打造超級寶寶是未來趨勢嗎?
薩巴帝尼年僅34歲,他拖著175本厚厚的書,登上2016年TED舞台進行演說,他在人體DNA序列研究的先驅者凡特(J. Craig Venter)的公司工作,他認為,考量到DNA序列的問題,人類必須承擔道德問題和未來的責任。
「我們必須考慮到種族問題,這是一個非常爭議性的主題,我們要把道德認知也一起納入考量,不然最終可能演變為悲劇。」
WATCH OUT!la Repubblica talks about our TED2016 - DREAM speaker, Riccardo Sabatini :-) pic.twitter.com/xRdMImHfAI
— TEDxCrocetta (@TEDxCrocetta) 2016年2月24日
隨著我們對基因的了解越深(目前大概只理解人體的1%),我們越有機會能預防、發現潛在的疾病,甚至是改變人類的基因排序,讓未來的人類能有更多吸引人的特質,我們稱這叫做「人造達爾文」。
薩巴帝尼提到,具體而言,人體現有的基因排序可以用來觀察,看哪個基因除了對應到物理性的特徵,還可能對應到其他「超級能力」,像是一天只要睡3小時就可以精神百倍,或是在黑暗中還是可以看得很清楚。
What keeps me awake at night: The Factory of Super-Humans https://t.co/6vTkpA3Vvr cc @riccardosabatini
— marco marinucci (@mmarinucci) 2016年3月18日
基因可能迫使人做出選擇
在法國企業家穆爾(Loic Le Meur)的促使及壓迫下,開始有一些不顧倫理道德的瘋狂科學家甚至國家,開始有操控卵子基因,想創造「超級寶寶」種族的想法,但薩巴帝尼堅決反對。
他說:「這些點子真的是下下策,這兩種可能最糟糕,一個是試圖去讀取基因,一個是改變基因,這樣就失去基因的原意,這是挑選。但是,目前有關科技改造基因而 產生的道德疑慮,都還尚未明確。」
Tenacia, ingegno e il coraggio proprio di chi, a soli 34 anni, sa di poter cambiare il mondo. Riccardo Sabatini,... https://t.co/tlmu7pKg4H
— Salento Magazine (@MorenoTrinchese) 2016年2月25日
薩巴帝尼告訴所有在場的人,他的家族有阿茲海默症的病史,因此他檢查了他的DNA,而結果確實顯示他有患病的風險。他表示,「我母親不想知道答案,因為這樣會讓她感到罪惡。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如果她在懷孕的時候就知道這樣的風險,她可能被迫需要作出抉擇,而我也可能沒有機會站在這裡。」
「我沒有辦法提出一個正確的答案,我只知道,這必須交由全人類一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