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公投前一週、社會動盪不安的6月,梅爾(Thomas Mair)一名土生土長的白人男子,槍射殺了主張留歐的工黨國會議員柯克斯(Jo Cox),甚至還高喊著「英國優先」、「我是為了英國」等激進言論,他在英國人心中留下不可抹滅的傷痛,卻也同時加深了政治及種族對立。得年僅41歲的柯克斯不但是國會議員,也是兩個稚齡孩子的媽媽。
事發5個月後,梅爾於23日因「罪行重大」遭判處終身監禁,但他崇尚納粹主義的所作所為卻意外地在社群網站上掀起更大的波瀾,根據英國的社群網站研究員表示,在柯克斯遇害後竟有多達5萬則推文支持梅爾,甚至將他比喻為「英雄」,研究員呼籲英國政府勢必要正視這些鼓吹仇恨的言論。

他是「英雄」、「愛國者」?

研究學者調查了在柯克斯謀殺案後一個月內的5萬3000則推文,其中用來描述梅爾跟柯克斯的詞彙,竟包含了「英雄」(hero)、「愛國者」(patriot)、「白人至上」(whitepower)、「強姦犯」(rapist)以及「叛徒」(traitor),而躲在這些言論背後的使用者,至少有2萬5000人。
It is less than 5 months since Jo Cox was murdered for being a pro-EU "traitor". https://t.co/EFPiAZOKl0
— Gary Dunion (@garydunion) November 4, 2016
除此之外,柯克斯之死在網路上竟被仇恨犯罪者拿來鼓吹人們支持極右派,「現在根本感受不到政府在消除種族歧視這塊有任何作為,特別是在脫歐公投後,陷入權力真空的政府沒有找到適合的人去接任那些空缺。」在政府內部負責消除種族歧異,旨在促進社區一體化的審理小組負責人凱西(Louise Casey)說道。

「言論自由並不等於仇恨言論」
「雖然這是梅爾一個人犯下的罪行,但他30年來都在接觸納粹主義的書籍及思想。」反法西斯主義團體「要希望不要仇恨」(Hope Not Hate )執行長洛勒斯(Nick Lowles)說道,「很顯然地在社群媒體或是數位平台上,有人要利用梅爾的所作所為,以及因為脫歐公投造成的緊張情勢,傳播他們的邪惡理念。」


學者在報告摘要中提到,這些社群媒體應負起責任,適時的將仇恨言論建檔互管,更呼籲學校應該開設相關的社群媒體課程,教導如何處理類似問題。「政府當局要開始重視這些言論,當這些社群媒體,特別是推特,能夠提供人們安全且自由抒發言論的地方,但言論自由並不等於仇恨言論(free speech does not equal hate speech),這些話會大大影響我們的社會。」洛勒斯說道。
英國老牌新聞媒體也沈淪
但除了網路社群媒體的問題,受到英國中產階級喜愛的保守派報紙《每日郵報》(Daily Mail),竟也被指控成為助長仇恨言論的平台。23日梅爾的判決一出,英國各大報無不尋找合適的照片及標題,等著放上頭版出刊,但《每日郵報》卻好整以暇,將相關報導藏在第30版。
No mention of Jo Cox on front page of Daily Mail. You have to go to page 30, passing ‘laughing migrants’ story on page 25 as you go pic.twitter.com/fNK0J1K7CK
— Charles B. Anthony (@CharlesBAnthony) November 24, 2016
Our Jo. It is she, not him, that we will remember, cherish and honour. Bless you #jocox pic.twitter.com/aJtfLcjO0F
— Nicola Furbisher (@NicolaFurbisher) November 23, 2016
26年來首見國會議員遭殺害 卻放第30版?


英國廣播界一哥、倫敦廣播公司(LBC)電台主持人歐布萊恩(James O'Brien)大批:「《每日郵報》把這位遭到新納粹分子殺害的國會議員放在第30版,甚至還跟她丈夫的照片合併成一欄,這位育有2子仍盡心盡力替人民服務的國會議員,竟然只能被放在第30版?」這是繼1990國會議員高奧(Ian Gow)在英格蘭自宅被炸死後,首度有國會議員遭冷血殺害,也因此震驚全英國。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也特別為此分析,發現好不容易在《每日郵報》找到梅爾判決的新聞後,標題寫著「警方相信柯克斯不是他的唯一目標」,網路版的新聞標題則是「難道這名新納粹分子殺害柯克斯,是因為他擔心自己的國家不幫他嗎?這名恐怖分子擔心自己家總有一天會被移民霸佔,但國會議員不會幫他。」
Never forget what The Daily Mail wrote today about Jo Cox's white supremacist killer. Always have been and always will be Nazi apologists. pic.twitter.com/z8SaSaSbeB
— Matt Turner (@MattTurner4L) November 24, 2016
「媒體應以報導真相為榮,而不是藏匿事實」
但根據《衛報》調查,英國多家媒體包括《衛報》自己,都引述法官的判決,梅爾會殺害柯克斯完全是因為他暴力白人至上主義影響,並非所謂的「質疑國會議員不幫他」,雖然《每日郵報》不是無憑無據,但卻是來自梅爾鄰居口中,而且外界也不清楚梅爾跟鄰居的關係。
Why didn't the Daily Mail put the jailing of Jo Cox's murderer on its front page? | Jane Martinson https://t.co/oez8cT8B8h
— The Guardian (@guardian) November 24, 2016
同樣的,在柯克斯遇害當天,《每日郵報》將報導重點放在「一名女性遭飽受精神疾病之苦的瘋子刺殺」,但那是在脫歐公投的前一週,混亂情況可想而知。但眼下判決已出,身為英國最多人閱讀的媒體,《每日郵報》卻沒有發揮影響力,也讓同樣身為新聞媒體的《衛報》感嘆:「現在是政治危險時期,英國脫歐與美國大選的結果都證實,人們對移民的擔憂以及社會的分裂。所以此時媒體至關重要,應該要以報導真相為榮,而不是藏匿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