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成命案關鍵「致命傷痕」曝光!時隔40年新鑑定:他殺可能性高,警總涉有嫌疑

20200504-促轉會4日舉行「陳文成案調查報告記者會」代理主委楊翠主持。(盧逸峰攝)

1981年7月2日旅美學者陳文成於返台探親時遭警總從家中帶走,隔日清晨被發現陳屍於台大草地,家屬長期認為警總有高度涉案嫌疑,真相至今未明。而時隔近40年的今(4)日,促轉會發佈陳文成案調查報告,以檔案與新法醫鑑定指出過去警總的「畏罪自殺」說可謂漏洞百出;過去陳文成背部被視為墜樓後撞擊水溝的傷痕,經台大法醫所教授李俊億重新鑑定當年法院卷證,也指出這是「長條狀有不規則邊緣的鈍狀物體」造成之致命傷痕,非墜樓後形成。

促轉會發言人葉虹靈表示,陳文成於1981年5月份攜全家返台探親、7月3日被發現陳屍於昔日台大研究生圖書館旁(今圖書資訊學系系館)草地上,生前最後一個家人所知的行蹤就是被警總帶走約談;雖然家人長期懷疑本案與警總脫離不了關係,但過去近40年政府進行7次調查,皆無法回應家屬對警總扮演角色的疑問,因此本次調查以轉型正義為出發點,也揭開陳文成與家人長期受監控的狀況。調查小組召集人、促轉會兼任委員尤伯祥表示,陳文成在大清早從住處被帶走、家人與朋友都聯繫不上,隔天被找到已是屍體在水溝上,且屍體樣貌很奇怪,皮帶繫在肚臍上方,鞋子一隻脫落、幾天後找到裡面有放紙鈔,這都讓家屬與社會大眾懷疑死因不單純。儘管該年7月4日便有些媒體認為全案應往「他殺」偵辦,包括家屬都覺得是情治機關涉嫌,但過去7次報告一直不能釐清情治機關的角色到底是什麼,也是促轉會再啟調查的原因。

20191229-國史館舉行《陳文成案檔案彙編》新書發表會(國史館提供)
陳文成1981年7月2日遭警總從家中帶走,第二天卻陳屍台大校園。(國史館提供)
20180808-台大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顏麟宇攝)
20180808-台大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顏麟宇攝)

尤伯祥:陳文成1979年9月份與施明德通話後,就遭情治機關長期監控

關於本次調查報告發現,第一是由檔案明確得知陳文成與親友在案發前、案發後皆受情治機關嚴密監控。尤伯祥表示,陳文成係在1979年9月份與施明德通話、捐助《美麗島》雜誌時被監聽,情治機關開始對陳文成這電話號碼進行長期監控,因此早早知道陳文成會在1981年5月份帶太太跟小孩返台探親;此外,情治機關也透過其他管道監控陳文成在美國的活動,包括參加台灣同鄉會、籌備全美民主基金會、資助《美麗島》均瞭若指掌,回台灣後亦有跨機關協力、線民跟監,對陳文成的電話監聽等比在美國更嚴密。

第二,是陳文成從被帶走到死亡的期間,尚無法證明其有脫離警總實力支配,警總所謂「偵訊完把陳文成送回家」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就警總說法,偵訊後有在夜間9點半送陳文成回到羅斯福路住處,回去1小時後陳文成到本案證人之一、其友人鄧維祥家中,約凌晨12–1點間離開再一個人回到台大,可能在研圖上因為「心緒不寧」墜落,可能是自殺──過去官方調查皆接受這般說法,但尤伯祥表示,本次促轉會經調查從檔案分析,發現這敘事可謂「漏洞百出」。

20200504-促轉會4日舉行「陳文成案調查報告記者會」律師尤伯祥發言。(盧逸峰攝)
20200504-促轉會4日舉行「陳文成案調查報告記者會」律師尤伯祥發言。(盧逸峰攝)

「陳文成在警總保安處待了12.5小時,檔案譯文只有6小時」

據警總說法,陳文成是當天早上9點到警備部保安處、晚上9點派車送回家,待了12.5小時,但尤伯祥說,就目前檔案留存的錄音譯文只有6小時、找不到原先的錄音帶,譯文還有許多刪節號、前言不對後語,無法確知陳文成在警總遭受怎樣的對待。 (相關報導: 陳文成檔案》美國校長痛責蔣經國:凶手與政府有關,吾人不相信無法查出,是政府不願追查 更多文章

至於「送返住處」一說,經促轉會調查,陳文成住處離被偵訊地點僅2公里,警總雖聲稱是晚上9點半將陳文成送返,但就證人目擊軍官護送過程的說詞,是在「晚上10點半」看到陳文成與軍官的──從愛國西路送回陳文成的住處、短短2公里開車竟能花上一小時,這時間點顯然不合理;此外,就目擊證人說法,看到的陳文成與護送軍官是「一高一矮」的兩名男子,但經促轉會調查,發現兩人身高只差1公分,陳文成身高168公分、所謂軍官167公分,這說詞也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