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邁入倒數階段,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縱橫政壇逾40年,從伊利諾州芝加哥郊區的資優小女孩,一路崛起,陸續擔任第一夫人、參議員、國務卿,最後成為美國史上首位獲得主要政黨提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11月8日更有望入主白宮,成為美國開國240年來首位女總統。美國廣播公司(ABC)整理希拉蕊生命裡的14個關鍵時刻,了解這位政治女強人一路走來的歷程:
民主黨介紹希拉蕊生平的短片
1. 1969年:初露鋒芒
1969年5月,21歲的希拉蕊成為首位在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畢業典禮發表演說的學生,她激昂反擊另一位致詞的擁戰參議員愛德華.布魯克(Edward Brooke):「我們領袖認為政治是『可能的藝術』,這樣的情況太久了,如今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實行『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政治。」
希拉蕊在衛斯理學院畢業典禮發表的演說
希拉蕊的演說轟動全美,她也成為知名人物。當年秋天,她進入耶魯法學院就讀(Yale Law School)時,同屆同學、她未來的丈夫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也認出了這位優秀獨特的女性。

2. 1975年:共結連理,同心在政壇打拼
1975年10月11日,希拉蕊與柯林頓結婚,婚後的希拉蕊放棄華府的工作,隨夫搬到阿肯色州(Arkansas),兩人共同在政壇打拼的合夥關係也逐漸成形。


3. 1980年:喜迎愛女
1980年2月27日,希拉蕊與柯林頓的獨生女雀兒喜(Chelsea Victoria Clinton)誕生。

雀兒喜的成長過程中,鮮少在鎂光燈下曝光,成年後較常公開亮相。目前她擔任柯林頓基金會(Clinton Foundation)副會長,婚後育有一子一女。
4. 1993年:挑起大任,嶄露頭角
1993年,希拉蕊成為第一夫人,柯林頓任命她負責健保改革計畫,一國總統任命第一夫人擔起此重任堪稱前所未有的事。

儘管希拉蕊獲得的支持不夠,健保計畫最後胎死腹中,她的全國支持度遭受重創,但她也釋放一個訊息:她有能力也有意願擔任制定政策的角色。
5. 1995年:北京發表人權演說
1995年9月5日,希拉蕊代表美國參加聯合國第4屆婦女大會,她提倡女權的演講內容至今仍備受推崇,演講結束時所講的「人權即女權,女權即人權」宣言更成為全世界女權運動的口號。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當天盛讚,「希拉蕊在中國發表的這場人權演說遠比任何美國顯要人物在中國的演說更有影響力」。
6. 1998年:遭到背叛,捍衛丈夫
無論是旅行門(Travelgate)或白水事件(Whitewater scandal),或是柯林頓不時傳出的偷腥醜聞,希拉蕊始終站在丈夫身邊,她捍衛丈夫的名句是這一切都是「右翼的巨大陰謀」。

不過,仍有一樁醜聞傷害了看似無堅不摧的希拉蕊,那就是柯林頓與陸文斯基的桃色醜聞,希拉蕊在自傳《活出歷史:希拉蕊回憶錄》(Living History)坦率寫下心情:「那是我人生中最讓人悲痛、震驚、難受的經驗。」

【延伸閱讀:歷史上的今天》8月17日──希拉蕊抹不去的傷痛 柯林頓承認偷情陸文斯基】
不過,她諮詢了親友後,決定原諒丈夫,她也開始為新方向鋪路,並在2000年當選紐約州聯邦參議員,成為首位獲得公職的第一夫人及紐約州首位女性參議員。
7. 2002年:支持伊拉克戰爭
2002年10月11日,時任紐約參議員的希拉蕊贊成小布希政府出兵伊拉克,這個決定讓她日後付出沈重代價。
2008年,美國大眾普遍反對伊拉克戰爭,而與此同時,希拉蕊在民主黨黨內初選角逐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機會,她的對手是反對伊戰的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歐巴馬(Barack Obama),這讓希拉蕊最終無緣提名。
2014年,希拉蕊終於承認當年贊成出兵是個錯誤,她在《抉擇:希拉蕊回憶錄》(Hard Choice)寫道:「我以為自己採取了真誠的行動,以手邊的資訊做出最佳決定,我不是唯一做出錯誤決定的人,但我做錯了就是做錯了。」
8. 2008年:黑暗歲月
2008年6月,希拉蕊在民主黨黨內初選落敗,輸給歐巴馬,當時她曾慨嘆:「我們這次還是沒法粉碎那最高不可攀、最牢不可破的玻璃天花板(指在政界或其他領域裡,因為人為或無形的困難,造成某些群體無法升遷到高位的阻礙)。」

希拉蕊說那次失敗令人痛苦:「我媽媽在哭,我的丈夫看起來很悲傷,我的女兒看起來很哀傷,我覺得自己讓別人失望了。」
希拉蕊後來選擇支持歐巴馬,2009年擔任歐巴馬政府的國務卿。
9. 2013年:走紅網路
2013年,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蕊忽然成為網路紅人,起因是希拉蕊氣勢十足的一張照片,照片裡不苟言笑的她搭著C-17運輸機準備前往利比亞、拿著黑莓手機發送簡訊,這張照片被網友史密斯(Adam Smith)與藍姆(Stacy Lambe)惡搞,以「希拉蕊的簡訊」(Texts from Hillary)為題,配上搞笑的設計對白,迅速引起網友瘋狂轉發。

#WhatMakesHillaryABadass #TextsFromHillary https://t.co/zMygkfwH1M pic.twitter.com/CJL9NS2GXQ
— rupen.paul (@RupenPaul) 2016年9月28日
同年6月,希拉蕊順勢建立推特帳號,她的第1條推文向史密斯與藍姆幽默致敬:「謝謝史密斯與藍姆的啟發,以後我就自己來吧……」
Thanks for the inspiration @ASmith83 & @Sllambe - I'll take it from here... #tweetsfromhillary
— Hillary Clinton (@HillaryClinton) 2013年6月10日
10. 2013年:班加西案的辯護
2012年9月11日,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Benghazi)的領事館遇襲,造成4名美國人死亡,包括駐利比亞大使約翰.史帝文斯(John Stevens),希拉蕊在事件中的角色備受質疑,一直受到共和黨的批評。

2013年1月23日,希拉蕊出席華府舉行的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聽證會,說明班加西領事館遭攻擊的事,希拉蕊對著參議員大吼:「究竟是因為一場抗議或是因為一些人晚上散步時決定殺死一些美國人呢?到了這個時候,這有什麼區別嗎?……我們的職責就是判斷發生了什麼事,並採取一切可能措施,防止同樣事情再度發生。」希拉蕊也表示願為維安工作的疏漏負責。
希拉蕊出席聽證會
11. 2015年:電郵門事件
2015年3月,希拉蕊承認自己擔任國務卿期間,曾使用私人電郵帳號處理約6萬封公務郵件,其中3萬封因涉及私事被幕僚刪除,其餘約3萬封郵件則全數上交國務院。此案遭受各界強烈抨擊。

12. 2015年:韜光養晦
2013年,希拉蕊辭去國務卿一職後,外界一直有傳聞她將在2016年參選總統,當時她尚未表態,但當時已經有不少人支持她參選,包括美國流行樂天后凱蒂佩芮(Katy Perry)。

2013年,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為希拉蕊準備」(Ready for Hillary)為希拉蕊鋪路,目的是讓她在民主黨黨內初選取得領先,同時在社群網站與各地後援會尋找熱情支持者。

這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在全美各地舉辦約1千場募款活動,募得總款項約1400萬美元(約新台幣4億4千萬元)
【延伸閱讀:鋼鐵人、黑寡婦、凱蒂佩芮……好萊塢名流齊挺希拉蕊「一人一票、救救美國!」】
13. 2015年:宣布參選總統
2015年4月12日,希拉蕊透過網路宣布參選美國總統:「我準備參選總統。從經濟蕭條的時代開始,美國人就一直努力奮鬥,但是社會上依舊弄虛作假,圖利上層人士。美國人每天都需要為他們奮鬥的戰士,我想成為那個戰士,這樣大家都能過得更好,大家都能成功,並一直保持下去,因為家庭強大了,美國才會強大。」
希拉蕊宣布參選總統
希拉蕊最後在初選中打敗強敵、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順利出線。
14. 2016年:接受提名演說
2016年7月26日,希拉蕊正式獲得美國民主黨提名,成為美國史上首位獲得主要政黨提名的女性總統參選人,她表示女性參政的玻璃天花板上被衝出一個最大的裂縫。同月28日,民主黨全國大會閉幕時,希拉蕊發表歷史性的接受提名演說:「我帶著謙卑、決心、對美國潛力的無限信心,接受總統候選人的提名。」

【延伸閱讀:希拉蕊發表歷史性演說:美國再度面臨抉擇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