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專欄:抗疫有成的港府為何搞砸反送中

搞不定反送中的香港政府,在抗疫上表現出自己的能力。(美聯社)

從日本飛抵香港的一月二十八日,那天是香港大學放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當天晚上到翌日早晨,我從校方收到的郵件說,由於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指示員工暫時不返校,在家工作,等到二月三日才正式上班。

香港政府抗疫表現可圈可點

然而,由於疫情一再出現變數,校方再延長復工時間,鼓勵員工繼續在家工作。到了二月十日,針對一些從遠方乘坐公共交通的員工,學校各機構繼續採取靈活措施,允許在家上班,一周來學校幾天,或同事之間協調隔開上班等。

做為一個日本籍員工,我感到校方把資訊公布得很及時,把工作安排得很靈活,既規範也人性化。至今仍沒有復工,但校園沒有出現恐慌,格外寧靜,且很有秩序也很透明。

不只是港大校園,整個香港皆是如此。自從武漢肺炎從武漢發生和蔓延以來,香港政府反應迅速且果斷。

雖然這段時間,有香港市民對港府的做法表達不滿,比如口罩供應不足、對中國大陸幾處入境口岸的管理不夠嚴格等。但不論是面向中國大陸口岸的管理、禁止韓國遊客入境、停靠於日本橫濱的英國鑽石公主號接回香港乘客,還是提前公布的全港學校延後開學相關安排,香港政府的表現可圈可點。

三月初,我跟美國、日本駐港總領事館的外交官討論香港政府對疫情的應對,他們均認為「是世界一流,處理得比我們國家好。」

接下來值得關注的問題有二。其一,香港政府為什麼處理得「好」?其二,此次香港政府透過對疫情「世界一流」的表現能否重新獲得港民信任,從而平息從去年六月以來持續不斷的反送中風波?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26日召開記者會。(美聯社)
林鄭月娥率領的香港特區政府,在應對反送中風波上,由於沒有許可權,什麼也做不了。(美聯社)

沒有許可權,港府反送中難為

關於第一個問題,二月初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女軍人對我說:「香港政府處理反修例風波那麼差,但這次對疫情的表現很優秀,進步了。」我聽到這段話感到不舒服,因為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關鍵在於「許可權」,也就是香港《基本法》保障的「高度自治權」。

林鄭和港府既然沒有許可權,夾在北京當局和香港市民之間只能被動,耗費時間卻無技可施,香港特首和政府什麼也做不了,不可能處理得「好」。

這次疫情則不同。香港特首和政府是有許可權決定要不要延後學校開學、如何保障口罩供應、如何加強入境管理、為支撐因應反送中風波加上肺炎疫情衝擊的經濟挹注多少資金等。

香港政府既然有許可權,就本著自己對本土的瞭解和評估決定該如何盡力、處理即可。我也深信,只要有許可權,香港政府也能妥善處理和解決反送中風波。

不容忽略的一個事實是,香港是西方意義上的現代化社會,司法獨立、言論自由、公民社會等基本被制度保障,更可貴的是,市民普遍共用擁抱並推動這些制度的價值觀。毫無疑問,香港「繁榮穩定」的前提是對自由和民主的呵護和嚮往。

自從二○一八年九月來港以來,我時刻能感覺到香港政府辦事的高效率和透明度,官員們的敬業和專業,市民們很有文化修養和公民意識,以及自由、開放、多元、有序的先進社會。這一切均是全港對疫情表現良好的基礎所在,我堅信,香港能夠應對和處理好複雜的公共事務,但前提是香港政府要有許可權。

我與上述美日外交官也討論了今後的香港局勢。假設疫情在未來一至兩個月內得到抑制,籠罩過去一年的那些示威遊行、警民衝突會否捲土重來?我們共同的研判是「會」。

首先,雖然港府對武漢肺炎疫情的表現總算合格,但它是停留在技術層面,在政治層面沒有重建公信力,更沒有改變抗議者對港府的看法和態度。

其次,從六月到七月,再到八月,接連來到敏感的時間點,包括六月四日、十二日(反送中一周年)、七月一日、二十一日(元朗事件一周年)、八月三十一日等,然後是九月立法會選舉。在這段時間內,建制派手裡已沒有牌可打,經過這次疫情也難以扭轉劣勢。

北京對港的高壓態勢還將深化

最後,北京對港的高壓態勢必將繼續深化。前一陣涉港高層人事異動,國務院港澳辦主任換成習近平在浙江共事的老部屬夏寶龍,加上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這三位皆沒有港澳事務的經驗。

北京接下來將進一步從治理中國大陸的角度,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領導一切來處理香港事務,拿著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名義干涉香港內部事務,在此過程中淡化「兩制」、強化「一國」。 (相關報導: 港警衝入地鐵站暴打民眾!「太子站襲擊事件」半年紀念 催淚彈再現香港街頭 更多文章

*作者為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客席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