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風暴》施壓全面封關下,香港罷工醫護人員的內疚、恐懼與不安

(BBC中文網)

中國各地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不斷上升,全國醫護人員加緊防疫治理工作的同時,香港醫護界卻爆發了當地史上首個罷工工潮。一個有1.8萬名會員的醫護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發起罷工,促請港府關閉連接中港的過境口岸,禁止曾前往中國大陸的非香港籍人士前往香港,要求曾到大陸的香港市民進行隔離,以及確保香港醫護人員有足夠醫療裝備。

工會周一(3日)號召二千多名非緊急服務人員參與,翌日罷工規模擴大至部分緊急服務醫護人員。受到罷工影響,香港多間公營醫院專科門診服務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不少病人前往醫院的預約需要延期。

這場罷工在香港引發廣泛爭議:支持者認為,實施「封關」措施能有效堵塞病毒源頭,但反對一方認為,在對抗疫情關鍵時刻罷工,會打擊防疫工作,亦漠視病人權益。

28歲的梁美兒(按受訪者要求化名)在香港一所醫院任職急症室護理師,近日被調派到其他病房工作,她在周二亦響應工會號召參與罷工。

「我是內疚地支持這場運動的,雖然我有罷工,但我覺得是不好的,你罷工時仍然會想起病房的病人,但不參與罷工,又會覺得自己沒有做到對的事情。」

香港醫護憂無法應對社區爆發

梁美兒在醫院工作了三年多,疫症爆發的個多月均在急症室工作,近期因應人手安排,被調到其他病房工作。

她說,自己所屬的醫院並沒有足夠的設施應付大規模的傳染病,整間急症室只有一間應付傳染病病人的負壓病房,試過同時接收多名疑似病例,但官方沒有指示應該如何安置這些疑似患者,最後,其中一名沒有進入負壓病房的患者,確診新型冠狀病毒。

「整個急症室部門好混亂,只有一間負壓病房,但當時有三個人需要這間病房,但當時沒有指示讓我們知道如何做,極度混亂,無所適從。」

x
 

後來,醫院添置儀器,令急症室可以應付3至4個疑似患者,醫院亦設立了多間隔離病房接收懷疑個案,但最多只可容納約40人。梁美兒擔心,一旦出現社區爆發,醫院根本沒有足夠設施應對。

與非典時期比較,香港人口增加66萬,但公立醫院約2.9萬張牀位並沒有增加,一些醫護界人士亦指出,香港因為非典有了前線應付傳染病的經驗,但醫療資源沒有追上,2016年前,港府大規模削減2.5億港元醫療開支。

梁美兒說,近期到急症室求診的人數輕微下跌,因為很多人小病也不敢進醫院,但就每天多了20至30個大陸人求診。

「我所在我醫院院太近關口,每天都有很多外地的人來往,但一月開始,很多操普通話、沒有身份證的人來看醫生,他們都出現發燒、咳嗽病徵,希望來香港驗一下,風險比之前高了很多。」

她特別指出,醫院沒有機制去得悉病人是否曾經前往疫區,在香港的確診個案中,亦曾經出現患者隱瞞自己曾前往中國大陸的情況,所以源頭堵截病毒變得更為重要。

她說,香港急症室醫護人員只會在有疑似病例時才會穿著高級別的保護裝備,一來是物資短缺,二來是有高層曾對她們醫護說,在急症室這樣做會引起恐慌。 (相關報導: 研發武漢肺炎解藥,美國衛生部宣佈與藥商合作!醫療專家:最快上半年可找到單株抗體 更多文章

她說,很多急症室員工認為有懷疑個案才使用高規格裝備並不足夠,正如許多專家指出,這次疫情比較特殊的地方,是感染者未有病徵的時候便可以傳染他人,急症室沒有限制人流,增加染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