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之際,香港近日出現糧食搶購潮,有超級市場食品貨架被清空,日常用品例如廁紙、衛生棉等也是被搶購的對象。
周三,一些通訊群組及網上平台流傳消息,稱一些中國廠房可能因疫情而無法開工,影響物資供應,並導致一些超級市場缺貨。超級市場惠康回應香港媒體查詢時澄清只屬流言,由於部分產品需求急升,正與供應商保持聯繫,確保貨源。
香港政府發言人發表聲明,譴責「居心叵測的造遙者」,對有人在抗疫期間惡意散播謠言感到遺憾。特首林鄭月娥強調,目前香港食物、必需品等供應無短缺,但如果完全切斷大陸和香港之間的人流,就可能影響食品及日用品供應。
香港學者鍾劍華認為,香港市民對政府信任度低迷,觸發「集體歇斯底里」,加上此前林鄭月娥政府為了反對「封關」不斷講「全面封關」會令香港物資短缺,所以當政府宣佈對曾往中國大陸的人實施強制檢疫措施時,進一步觸發群眾恐慌。
許多中國網民在社交媒體取笑香港人的行徑,認為香港無法不依靠中國。
「這是天災,也是人禍」
自農曆新年前後疫情逐漸擴大之時,香港市面陷入口罩荒,市民四處張羅口罩和消毒用品,結果四處均缺貨,又或是遭店鋪「坐地起價」,把一盒50盒口罩定價一千多港元。

每逢商店公布有口罩出售,便會吸引大批市民從凌晨時份開始排隊,排隊的人有時甚至包括一些行動不便的長者,當地電視台街頭採訪一些長者時,有長者哭起來。
這個口罩荒逐步蔓延至其他日用品及糧食,過去一周,香港社交媒體都流傳著貨架被清空的圖片和視頻。記者走訪元朗區的超市,也不容易找到大米。
70多歲的陳婆婆周四早上亦在元朗區一間超級市場亦買了四包大米和三排廁紙。
她對記者說,如果口罩和消毒用品都買不到的時候,難保其他東西也買不到,所以先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如果物資過多,會轉贈給鄰居和其他親戚朋友。
她批評香港政府防疫措施做得太遲,「你應該一早就封關,隔離從大陸來的人,你現在才說強制隔離他們,病毒都來了,現在都有些人是沒有上過大陸就染病了,如果他們出事,林鄭要負全責的。」

35歲的王先生則在超級市場買了多箱食品罐頭、幾包大米和食水。他和太太的公司,都因為疫情,而被要求在家工作,6歲的兒子也因為停課,一家三口一日三餐也要在家中解決,所以比平時買多了很多食物。
「到餐廳吃飯也變得不安全,可能會感染病毒的,加上我家口罩只剩下一盒成人口罩和十來個兒童口罩,一家人出街都要計算好會否浪費了口罩。」
他估計如果疫情嚴重,可能要「挨兩個月」,在採訪期間,他多次問記者哪兒有口罩賣,「我不想通宵排隊,排隊人多,同樣很危險,但如果你不去排,又確實買不到,網上原本訂的口罩,全部都被取消訂單。」
記者問他是否過份焦慮和擔心,他說,因為政府的不作為,讓市民感到很無助,加上香港已經出現39歲的死亡個案,顯示這個目前沒有根治方法的疾病「可以很嚴重」,也不單是影響老人家。 (相關報導: 武漢肺炎》香港新增3病例、2人命危 林鄭月娥:2月8日起內地入港須隔離14天 | 更多文章 )
「疫症來了也是沒辦法,但大家都知道,這不單是天災,也是有人禍的部分,政府本來可以在防疫上做得更好,但就是因為她(林鄭)擔心封關影響中國人民感情,就不願意做,我們香港人什麼時候淪落至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