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又起,醫生曝「常見3症狀」:這次中標真的非常不舒服!

根據最新醫護觀察和疾管署的數據,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確實正在悄悄升溫,而且已經連續上升五周了!這讓許多診所和醫院的門診量明顯增加。(資料照/柯承惠攝)
目錄

根據最新醫護觀察和疾管署的數據,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確實正在悄悄升溫,而且已經連續上升五周了!這讓許多診所和醫院的門診量明顯增加。

耳鼻喉科醫師觀察:門診爆量!大人新冠「燒、痠、咳」最常見

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就在臉書分享他的第一線觀察。原本以為上週末適逢國中會考,看病的人會少一點,沒想到人潮不減反增,他的周六門診甚至看到比原定時間晚了一個多小時才結束!

張弘表示,來求診的病患中,有不少是自己已經先做了快篩,結果驗出陽性、出現了兩條線。他估計,最近門診中快篩陽性的比例大約是四分之一。

而這些確診的成人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發燒、全身痠痛以及咳嗽」。雖然目前看起來還沒有看到太多演變成肺炎或其他嚴重狀況的案例,但醫師聽到的普遍反映都是:「這次中標真的非常不舒服!

兒科醫師提醒:小朋友症狀更百變!容易誤認為感冒或腸胃炎

不只大人,小朋友的狀況也要特別注意,兒科醫師顏俊宇觀察到,最近診間裡陸續有小朋友出現類似感冒、流感或腸胃炎的症狀,結果一篩才發現是新冠確診!

顏俊宇醫師提到,這波新冠在兒童身上的表現特別多樣化,有點像「變色龍」。例如:

  • 有只有七、八個月大的小寶寶,高燒卻沒有其他明顯感冒症狀。
  • 有幼兒園的小朋友,高燒合併腹痛。
  • 有國小學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

他強調,因為這些症狀跟一般感冒、流感或腸胃炎很像,很容易一開始被誤判。雖然大部分小朋友服用藥物後大約3到5天就能康復,但爸媽還是要特別注意有沒有重症的「警訊」。

面對疫情升溫:醫護給你的實用建議

因應這波疫情,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醫護專家都給出了一些實用建議:

  1. 出入公共場所: 雖然已經不強制戴口罩,但在人多或密閉空間裡,戴上口罩仍是有效的個人防護方式。
  2. 勤洗手: 維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避免病菌傳播。
  3. 出現症狀先快篩: 如果你或家人出現發燒、全身痠痛、咳嗽等類似感冒或流感的症狀,可以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初步確認是否為新冠感染。
  4. 留意重症警訊,必要時快就醫: 大多數輕症可以在家照護,但如果症狀嚴重,或是兒童出現以下任一情況,應儘早就醫,特別是到大型醫療院所評估:
    • 退燒後精神仍舊非常差。
    • 持續性嘔吐。
    • 超過12小時沒有進食或沒有解尿。
    • 出現抽搐。
    • 呼吸會喘或感覺胸口不適。
    • 持續性頭痛或腹痛。
    • 意識不清或持續昏睡。
    • 嘴唇發白或發紫。

疾管署也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可能落在5到6月之間,並再次呼籲符合資格(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新冠JN.1疫苗的民眾,盡快前往接種,以提升自身保護力。

面對疫情的回升,了解最新的症狀表現、學會自我檢測,並清楚知道何時該尋求醫療協助,是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最佳方法。 (相關報導: 新冠疫情又起,快篩大缺貨?民眾憂跑了20家藥局都買不到,食藥署副署長:可到「這裡」買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李伊晴